作者 nina 的所有文章

【植物工廠】日本電子企業紛紛涉足,實現閒置半導體工廠的再利用

【日經BP社報導】“植物工廠”是一種在人工控制光線及溫度的環境中栽培農作物的設施。最近在日本,植物工廠業務化相關舉動接連不斷,已開始呈現出以前與農業不太沾邊的電子企業等也來參戰的“跨行業混戰格局”。

       涉足這項業務的各公司都把植物工廠當作感測器網路、雲端運算、LED照明及再生能源等新技術的實驗場。與此同時,因全世界對“安全放心食品”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這些企業還打算將其培育成新的出口產業。另外,植物工廠對於被指走向空洞化的日本製造業來說,作為新的增長點的作用也不可忽視。

       最近,日本大型電子企業對植物工廠表現出來的積極態度格外引人注目。其中的代表企業是富士通。該公司將食品及農業定位於雲端服務業務的重點領域之一,並開始提供農業及食品雲端服務“Akisai(秋彩)”(參閱本站報導1)。2014年7月,該公司在Akisai中增加了能以批量為單位細緻管理植物工廠的作業成果及生長資訊的生產管理系統。

富士通,活用半導體生產技術和雲技術

       富士通為了驗證Akisai的效果,在福島縣會津若松市設立了“會津若松Akisai蔬菜工廠”。利用位於該市的會津富士加工公司擁有的技術及經驗,為需要控制鉀攝取量的腎病患者等人群生產低鉀生菜。該工廠的一大特點是,利用了此前一直閒置的半導體清潔生產線。富士通介紹說,“由於雜菌的數量比普通栽培環境少得多,因此可以生產出能儲存更長時間的蔬菜”。

       除了利用閒置設施之外,該植物工廠還是一次“將半導體的批量/品質/成本管理技術應用於農業”(富士通)的嘗試。因此,富士通任命以前負責半導體生產的技術人員來擔任會津若松Akisai蔬菜工廠的生產管理負責人。今後,富士通打算利用Akisai,使栽培環境和作物品質的關係等實現量化。目的是以這方面的成果為參考數據,向植物工廠領域推廣Akisai。

松下、東芝及夏普也正式開展植物工廠業務

       松下于2014年7月在新加坡啟動了該國政府批准的首座室內蔬菜工廠。生產品種為紅葉生菜等10種蔬菜,年產量為3.6噸。該公司將與日本餐飲連鎖店“大戶屋”合作,向新加坡的店舖供應該工廠生產的蔬菜。松下為該工廠引進了LED照明等設備,今後將努力縮短栽培時間、提高單位栽培面積的生產效率。

       松下之所以選擇新加坡,是原因該國蔬菜消費量中僅有8%是當地生產的。該公司計劃到2017年3月底,使植物工廠的產量達到該國蔬菜產量的5%。

       東芝2014年5月宣佈,將在神奈川縣橫須賀市啟動植物工廠“東芝無塵室農場橫須賀”,生產可長期保存的無農藥蔬菜並開展相關業務(參閱本站報導2)。該公司計劃栽培生菜、嫩葉菜、菠菜、日本蕪菁等。

       據介紹,該植物工廠將利用東芝在多個領域擁有的技術及經驗。比如為植物生長優化光的波長的螢光燈、用來掌握栽培情況的遠端監控系統、在半導體業務中培育的生產管理技術等。年生產規模預定為300萬棵(按生菜換算)。2014年度內,東芝將在海外新建大型植物工廠,同時開始銷售植物工廠使用的設備及系統。

       夏普在杜拜建設了栽培草莓的植物工廠實驗樓,並已開始進行實驗(參閱本站報導3)。該公司為該實驗樓引進了其擅長的電子技術,包括使用LED照明的光控制技術、基於電漿離子技術的空氣管理技術等。可通過這些技術非常細緻地控制草莓的生長環境。該公司打算開展多種實證實驗,以達到業務化目標。

       日本產草莓雖在中近東等地區非常受歡迎,但因為容易腐爛變質、不耐儲存,所以很難在海外市場流通。夏普打算通過在植物工廠內栽培,來實現新鮮草莓全年地產地銷。

實現“自給自足”

       最近,以“電力及熱量自給自足”為目標的情況不斷增加,這也算是植物工廠的一大特點。代表案例之一是傑富意工程技術公司與J Farm苫小牧公司2014年8月啟動的位於北海道苫小牧市的植物工廠。該工廠引進的三聯產系統使用以天然氣為燃料的燃氣機來提供電力、熱量及二氧化碳(CO2)(參閱本站報導4)。還計劃2014年12月在工廠內安裝以木屑為燃料的鍋爐,來提供熱量和CO2。這樣,在沒有天然氣供應的地區也能正常生產。

       三菱樹脂也已從2014年8月開始正式銷售由設在長濱工廠(滋賀縣長濱市)的植物工廠生產出來的蔬菜(生食菠菜)。採用了其子公司三菱樹脂Agri Dream開發的太陽光型植物工廠。

       植物工廠過去也曾掀起過幾次熱潮,但都沒有正式形成產業。目前產業化時機已經成熟,這一點可以從涉足該業務的企業陣營以及各公司的積極性判斷出來。(記者:大下 淳一,NikkeiTechnology)

一物一農|魚茭共生的多元變身-鄉間小路

有機的魚茭共生,也同時成了多樣生物的棲息地。

「所謂的有機就是共生共存、生生不息。魚吃螺、鴨吃草,而我們人類吃了魚;這個生生不息,不應該在人類口中停止,應該要繼續平衡下去,這就是我所認識的有機!」這是偶像劇《美味的想念》中,眼神明亮的女主角在料理競賽延長賽時,語氣堅定的表達出她對有機的看法,而這些後來打敗了強勁對手的有機食材,全部都是取材自三星鄉行健村的「魚茭共生」田區。

我們再將鏡頭拉遠一點。

民國100年時,宜蘭三星行健村一塊皎潔的水田,開始了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的「魚茭共生」試驗。所謂魚茭共生,是在茭白筍田區放養魚類的共生栽培模式,魚隻除了可清除福壽螺之外,成長之後還可販售,增添另一層的收益。這種同時兼具「有機」以及「雙收」的模式,在臺灣可說是一種全新的嘗試。

豐收的滿足笑意,除了付出的心力得到應有的報償,更多的是和土地共存的那份友善與美好。

 

除了有機,更要有市場

茭白筍以南投埔里為最大宗,佔總產量的9成,為臺灣的最主要產區。臺灣茭白筍除了內銷,同時也外銷至日本,累積了不少口碑。不過,近年來,大陸部分地區也大量種植茭白筍,產量多而價格低,雖尚未打入日本市場,但可想見的將來,會是臺灣的外銷大敵。

臺灣茭白筍產業該如何未雨綢繆呢?走有機路線,做出與大陸的市場區隔是一條必經之路,然而目前在埔里,有機茭白筍的面積只有2公頃,佔不到1%,全臺茭白筍走有機路線的更是少之又少。

為了突破現狀、走出市場區隔,花蓮農改場開展了「魚茭共生」模式,除了走出茭白筍的新路線之外,也推動了有機農業的多樣化發展。

草魚、烏鰡、吳郭魚,分工看護

魚茭共生第一年的進行,是於水田中放入草魚以及俗稱烏鰡的青魚共200條。之所以選擇這兩種魚,其實各具用意:草食性的草魚會吃雜草;而肉食性的烏鰡則是福壽螺剋星。「烏鰡的上下顎非常有力,一口就能夠將福壽螺的殼咬碎!」花蓮農改場蘭陽分場助理研究員林文華表示,茭白筍本身的病蟲害並不多,危害主要來自福壽螺,這種螺類在苗株還小的時候就開始吃苗,造成缺株,等到茭白筍大了則是直接去吃筍,嚴重的影響整體品質。

對付惱人的福壽螺,慣行田區大都是直接使用農藥;而有機茭白筍田中,則是以苦茶粕來加以防治。但問題是,其效果受環境及溫度的影響很大,而且,除了滅絕福壽螺之外,池中的魚貝類也會跟著死掉,對生態來說並不理想。

資料

臺北花木批發市場「家家綠化教室」八月份課程主題-水生植物月,歡迎民眾報名參加

臺北花木批發市場「家家綠化教室」八月份課程主題-水生植物月,歡迎民眾報名參加

 

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與臺北花木批發市場共同辦理之「家家綠化教室」課程,自103年5月至10月,每月第2與第4週之六、日下午1點30分至4點30分,各舉辦兩場「家家綠化教室」系列課程講座,邀請民眾動手參與園藝DIY。 

八月份課程主題為「水生植物月」,專業園藝老師將會帶領大家,以不同種類水生植物,裝點居家空間。課程自當月1日上午9點開始受理網路(http://www.beclass.com/rid=1635173533d03165280a)與電話(8663-8717)報名。相關訊息可至產業發展局網站(http://www.doed.taipei.gov.tw)查詢或撥打市民熱線1999轉分機6676洽詢。 

為了讓更多民眾體驗生活花卉應用的樂趣,特別將課程講師教學示範影片上傳至臺北花木批發市場臉書粉絲團網站,讓有興趣的民眾,在家也能輕鬆學習,將花卉創意設計融入日常生活中,達到居家綠化之目的。

八月份課程主題:水生植物月

上課地點

臺北花木批發市場1樓(臺北市興隆路一段15號)

日期

8/9(六)、8/10(日)、8/23(六)、8/24(日)

場次

第一場:13:30報到、14:00-15:00 課程教學活動 
第二場:15:00報到、15:30-16:30 課程教學活動

報名時間

8月1日起,週二~週日9:00~18:00 (電話報名、網路報名同時開放,額滿為止)

報名方式

電話報名:8663-8717 (每通電話限報名1人)
網路報名:http://www.beclass.com/rid=1635173533d03165280a

洽詢專線

8663-3565 # 513、515,企劃室王先生

活動網頁

臺北花木批發市場(http://www.12flower.com.tw/ ) FACEBOOK粉絲專頁(http://tinyurl.com/c935ks2)

【臺北花木批發市場交通資訊】

  • 地址:臺北市文山區興隆路一段15號 
  • 捷運:萬隆站3號出口,右轉步行約3分鐘抵達 
  • 公車:武功國小站,0南、52、74、109、236、251、252、253、278、284、290、290副線、505、530、606、642、643、644、648、648綠、650、660、671、676、棕6、棕11、綠13、藍28

宜蘭在地生活電子報-緣自深刻反省,原本拿雕刻刀的邱錦和,如今化身植物守護神

 

原本從事雕刻工作的邱錦和,基於反省的理由投入生態保育,從一個對水生植物完全不了解的門外漢到現在對水生植物如數家珍。邱錦和不但在宜蘭及羅東社區大學開設「水生植物尋奇」的課程,更帶領學員實地到各鄉鎮設立「生態池」。他在搶救「雙連埤溼地」的過程中,曾經許下宏願,要在宜蘭縣十二個鄉鎮,每個鄉鎮都設一個小小雙連埤的生態池。目前經由他籌設的生態池已經有十五個,早已超過原先預期。

 

     邱錦和利用漂流木進行地表藝術創作             (邱錦和提供)

 

居住在五結五十二甲的邱錦和,十三、四歲就開始學雕刻,他說,當時民國五十八年一個月的工資只有一百五十元,不過,吃飯錢卻要三百元,等於必須拿錢倒貼才能學到功夫。邱錦和說,那時候當學徒確實很辛苦,除了待遇少的可憐,學習的時間也相當長,必須經過三年四個月才能出師。盡管學習的過程中相當辛苦,但邱錦和還是撐了過來,他不但學得一身好手藝,還不斷精進雕刻技術,後來更從廟宇雕刻提升到屬於藝術層次的「欄間」,最後則是自己創業當老闆。
不過,隨著時代轉變,保育觀念在台灣逐漸受到重視,木材砍伐相對受到限制。於是「雕刻」的市場也起了變化,許多同行轉戰到中國大陸,邱錦和因為堅持根留在地,不願隨著出走,於是不得不離開從事多年的彫刻行業。邱錦和表示,其實很多東西都是循環的,就以雕刻為例,早年木雕市場以日本為主,後來日本的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不願再用自己國家的木材去做雕刻,於是轉而到台灣購買木材。而當台灣的經濟發展到一定規模,不需要再以出口木材做為貿易標的,當然市場也就隨之轉移到中國大陸。邱錦和說,這就是一種「生態循環」。

 

   邱錦和(右一)與學員一起執行植物生態調查。     (邱錦和提供)

 

邱錦和接觸生態研究,是緣於一次偶然機會,當時有一位台灣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的教授,為了進行松羅湖的生態研究調查需要一名助理,邱錦和因為有豐富的登山經驗,在朋友推薦下接了研究助理的工作。邱錦和說,為了完成這項調查,他和這位教授在松羅湖住了四十幾天,幾乎摸遍了那裡的一草一木。在調查研究的過程當中,邱錦和體會到「萬物皆有生存的權利」。研究助理的工作結束之後,邱錦和對生態研究開始有了興趣,也累積了一些專業知識,於是他花了三年時間,自己從事湖泊溼地的調查,總共調查了六十個湖泊溼地的水生植物生態,之後並將這些調查成果送給宜蘭縣史館,同時發表在第五十八期的宜蘭文獻雜誌。

 

 邱錦和(右)追蹤紀錄五十二甲風箱樹生長情形。(邱錦和提供)

 

為了累積生態研究的專業知識,邱錦和其實不斷的在學習,他曾經為了上環境教育方面的課程,一個禮拜好幾天自己開車從北宜公路到台北清大城中區上課,當時還沒有北宜高速公路,開車經由九彎十八拐的北宜公路到台北,一趟的時間需要花上兩個小時。一九九九年,宜蘭社區大學成立,也開了一些生態方面的課程。邱錦和迫不及待選了好幾門課,開始當起社大學員。後來因為表現傑出,自己也在社大開課擔任教職。
二000年的時候,有一次生態研究的課程來到員山雙連埤,邱錦和與同行學員看到竟然有挖土機在水生植物生態相當豐富的雙連埤濕地上開挖,這對長年從事水生植物生態保育的邱錦和來說是莫大的衝擊,當下覺得應該趕快進行搶救。邱錦和說,他一方面與公部門接洽,並極力促成舉辦「雙連埤三贏策略論壇」,希望保有這塊極富生態保育價值的濕地。另方面則將濕地上面的水草移植到別的地方,免得被破壞。經過一番努力之後,總算有了圓滿結果。二00五年,宜蘭縣政府編列了五千七百萬徵收雙連埤濕地,這裡的水生植物終於有了固定的家。

 

 邱錦和利用植物與紅土製作烤披薩窯。   (邱錦和提供)


生態保育的觀念需要推廣,更需要有人實際投入從事水生植物的保護工作。邱錦和說,來社大上課的學員,每一期都有一兩位執著投入水生植物保育工作。邱錦和坦言,對於積極投入的學員他是既期待又怕被傷害,期待的是,水生植物生態保育確實需要有人投入,他也很想傳承。不過,他也擔心學員過度投入導致影響正常工作,甚至生計出了問題,畢竟,現階段他還沒有辦法可以讓全心投入水生植物生態保育工作的人,得以免除來自經濟上的現實考量,除非這個人是完全沒有經濟負擔,又對水生植物生態保育有極高熱忱,否則理想與現實似乎還是很難兼顧。

資料來源:http://yilan-local-life-news.org.tw/joinus_5/eq-detail.php?idNo=33

課程-植物工廠回歸市場實務及未來行銷模式

【課程名稱】 植物工廠回歸市場實務及未來行銷模式 
【課程代碼】 03A029
【上課時間】 7/31(四)9:00~16:00,共6hrs 
【課程目標】 植物工廠是科技結合農業的新興產業,但是你建立的是能夠具有經濟價值,能夠獲利的植物工廠,還是用了很多設備只能夠種出萵苣的蔬菜工廠?想要切入植物工廠產業還有哪些機會?需要具備哪些技術與條件?透過講師實際開發設備與栽種作物經驗,讓學員了解植物工廠產業過去演進及未來趨勢發展,另外也透過議題性作物【草莓、冰花】,了解各廠商的行銷推廣手法,並且分享成功案例及失敗案例。
【課程大綱】 1.實務栽種經驗探討植物燈發展趨勢 
2.目前植物工廠的行銷模式及盲點 
3.植物工廠與有機農夫在作物推廣的行銷差異比較 
4.未來植物工廠可發展議題、作物及方向 
5.未來植物工廠可衍生的產業 
6.植物工廠成功案例與失敗案例分享 
7.實務栽種草莓與冰花談植物工廠行銷及作物推廣
【上課時數】 6 小時
【上課地點】 台北分部(台北市金華街110號3樓)
【主辦單位】 財團法人自強工業科學基金會
【課程費用】 3500元
【超值優惠】
  • VIP企業會員價:VIP企業會員可享優惠價格 (按我)
  • 會員優惠價:會員於開課前七天完成報名繳費者可享會員優惠價 3150 元
  • 會員紅利折抵:本課程歡迎使用紅利折抵,最高可使用 150 點
【諮詢專線】 02-33223139分機2282 林小姐 hllin@tcfst.org.tw
   

資料來源   http://edu.tcfst.org.tw/query_coursedetail.asp?courseidori=03A029

新北林口魚菜共生 種出稻米、秋葵

 

簡清河、陳慶賢和陳登陽從職場退休後,嚮往田園農耕生活,3人於新北市林口區闢建「魚菜共生」的有機農園,特殊是其他農園種瓜果蔬菜,他們種植的稻子最近結實累累;他們表示,能種出別人所不能種植的,很有成就感!

54歲簡清河與58歲陳慶賢、陳登陽都在企業擔任高階主管,卻都提早辦退休,但他們沒閒著,3人在林口區湖北里開闢「魚菜一家」農場;簡清河說,「魚菜共生」的模式與「水耕」很類似,但結果大不同,這是利用養魚有排泄物的水,分解出植物所需的亞硝酸鹽,而水經過植物根部吸收淨化後,再循環回到魚池,是非常經濟又環保的養殖、種植方式。

陳慶賢說,很多水耕、魚菜共生農園大多種植蔬菜瓜果,他們向附近農民在春耕時要了幾株秧苗試種,沒想到生長情況特好,本來擔心以魚菜共生種植會不結穗或空穗,這兩天看到稻穗飽滿且逐漸成熟,而秋葵等也長出豐厚果實,這些都是其他人所沒種植出,讓他們很有成就感。

 

簡清河(左)、陳慶賢(右)於新北市林口區闢建「魚菜共生」的有機農園,種出秋葵等難得農作物。記者吳文良/攝影 

簡清河(右)、陳慶賢(左)從職場退休後,嚮往田園農耕生活,於新北市林口區闢建「魚菜共生」的有機農園。記者吳文良/攝影 

資料來源: 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3/8792950.shtml

溪洲水耕蔬菜 回贈愛心早餐店

水耕空心菜大豐收

 全校只有250人的小校,雲林縣斗六市溪洲國小既有土耕有機農園,也試種成功水耕有機蔬菜,全校小朋友每週至少1餐可以吃到自己種的最乾淨又健康的蔬菜,真是全縣最幸福又最足以自豪的學校了。

 為了成為名符其實的農業大縣,雲林縣推廣校園有機菜園運動已經有很多年了,縣內小學幾乎都有自己的菜園。校長蔡正龍說,溪洲很早就把環境教育列為重要項目,有機種植只是其中一項。原本校內只有兩塊土耕花圃,有老師參加了研習後,發現水耕蔬菜很環保,又不必擔心下雨的困擾,因此申請試種。一座水耕設施大概就是一個大辦公桌的大小,第一座在師生用心照料下,不管產量品質都很不錯,現在已經擴充到9座。校長說,水耕蔬菜的成長期大約是3週,全校一餐大概需要3座設施供應,只要輪流種收成,每週加菜一餐完全沒問題。

種下菜苗

 雖然自種蔬菜量比別的學校多,蔡校長說,有機種植的本身才是教育的重點。學校為各個年級都設計了校本課程,低年級要認識水耕種植;中年級必須懂得水耕是利用科技克服種植問題,像以LED燈取代陽光,讓植物照樣能行光合作用;高年級則要了解食材的營養與製作。每個小朋友都必須學習操作,把種子放在海棉上育苗,發芽後要移植,其間必須觀察循環系統,記錄含水量,防蟲害,施加有機液肥,辛苦付出,最後才能甜美收成。他希望小朋友從小培養有機農業的觀念,一起重視無毒環保的自然生態概念,並且養成正確健康的飲食方法。

 水耕設備主要栽種的都是季節蔬菜,小白菜、A菜、菠菜、萵苣、大陸妹等,除了供應校內的營養午餐,溪洲的自種蔬菜還有一個了不起的用途。學校附近由外籍配偶成立的鈴蘭早餐店,每天都提供弱勢兒童愛心早餐,因此,學校特別種植萵苣、美生菜等早餐店需要的蔬菜回贈。施與受的溫馨故事,在溪洲形成一個愛的循環。

資料來源:http://kids.coa.gov.tw/delicious_view.php?k_type=campus_farmer&theme_id=2445384&catid=2501390

威晶國際 簡易環控 突破產地限制

威晶植物工廠。圖/威晶提供
威晶植物工廠。圖/威晶提供
威晶國際土耕型植物工廠研發中心。圖/威晶提供
威晶國際土耕型植物工廠研發中心。圖/威晶提供

台灣在健康與休閒農業發展上,以目前發展土耕型健康無毒滴灌式種植法,更顯得契機無限。目前全球許多國家有感健康精緻農業發展的重要性,因此農業科技化的研發成效與實施將是關鍵要素。

據醒吾科大觀光休閒系周焦元輝博士表示,土耕型植物工廠的KNOW-HOW,其強調「系統化經營」,結合自然景觀(文化創意、空間作品)、養生健康(養生環境、蔬食及觀念、預防醫學)、價值(系統整合)、體驗(發自內心、讓人有感)、永續概念(雲端、綠能、生態)五大概念之系統整合,方可真正發揮精緻健康農業全方位多元高產能及價值。

 

而比較兩岸植物工廠,朝健康休閒發展機會仍屬中國較有空間,且在其政策支持下,可在大陸北部、東北、西部需求明顯地區發展,植物工廠以整合策略運行,包裹在農業園區內規畫,在降低成本、提高產量,加上提升健康及休閒園區附加價值等優點,將有效淡化投報設備過高之疑慮,亦是發展精緻無毒農業創新里程碑。

植物工廠使用無塵廠房,精確控制溫濕度、光照等生產蔬菜,不受氣候影響,無毒且營養成份高,但生產成本高。在科技農業持續演化的發展過程中,已將植物工廠發展轉成農業政策一環。

周焦元輝博士說,植物工廠屬於精緻作物,國內學術研究單位也有投入開發,由於政府要負起穩定民生物價的角色,植物工廠價格太高,不會推廣一般蔬菜轉作,而是會選擇高單價作物投入。究其水耕的面對技術困擾問題有;1.氮肥過量,又日照不足,則蔬菜所吸收氮肥的成分,將形成硝酸鹽,若長期食用恐有危害健康之虞。從研究關點而言,標榜乾淨、無污染的水耕蔬菜,整株蔬菜都在水中生長,並以模擬土壤養分的培養液,作為蔬菜生長的主要養分,其中含量最多的肥料就是液態氮肥。2.溫室水耕的蔬菜缺乏必要之微量元素如鉀、硒等重要防癌物質。3.養液栽培受病害侵襲時,擴散極快。4.適合養液栽培種類較少。5.亞熱帶氣候溫度高,液溫也高,溶氧量下降,需另外增加打氣設備。6.廢液、介質亦會造成環保問題。7.水耕蔬菜生長快速,但水分含量較高,缺乏固形物,不耐運輸及保鮮期短。8.水耕設備成本高,栽培技術門檻高。

醒吾科大觀光休閒系,同時專案輔導威晶國際顧問的周焦元輝博士說,從慣型農法所產之蔬菜在果菜市場的批發價每公斤新台幣22~24元左右是合理利潤價位;但是水耕業者說法,植物工廠生產成本每公斤竟然高達400元。以威晶國際位在新北市土城區的植物工廠約200坪,日產量可從3,000~3,500株之間、10多種蔬菜,因沒有使用農藥及化肥。而位於南投的埔里廠最近取得國內第一家有機農業轉型期認證的植物工廠。其營養成分比慣型農作物高2、3倍,適合當生菜食用。

威晶國際董事長林榮華強調,威晶透過簡易環控突破產地限制,也是土耕植物工廠的優勢之一,除了蔬菜種植之外,目前也進行冰花、金線蓮、丹蔘、北冬蟲夏草等中草藥種植的研究;來提高威晶土耕植物功廠的經濟效益,他舉例,室內方式生產,反而能降低成本、穩定產量。且威晶目前也將室內養殖高經濟水產作為公司發展目標,目前已成功在室內養殖澳洲寶石鱸,大閘蟹,白蝦,為台灣目前唯一擁有此技術之廠商。

資料來源: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28000127-260207

宜蘭蘇海護濕地 保留少見水草

宜蘭縣蘇澳鎮聖湖地區原本是一大片湖泊,逐漸淤積後成為蘇澳海事校園,剩餘的湖泊範圍就在校園操場一隅,有近百種水生植物在此生長;校方將為了保存聖湖豐富生態,將多種本土水生植物移植到水產養殖科實習養殖場內的生態池,避免受到強勢外來種威脅。

其中一項本土水生植物「黑珠蒿」,有著五角型莖桿,切開莖桿宛如五芒星形狀,在宜蘭分布並不普遍,卻常見於聖湖湖畔;曾有水生植物專家專程調查,並取走部分移植到其他地區。不過,由於黑珠蒿並非強勢物種,經常遭到其他水生植物覆蓋。

蘇澳海事為了確保本土物種生存環境,水產養殖科學生經常穿起青蛙裝,下水撈除外來種植物,尤其是有「生態殺手」惡名的「水芙蓉」,才撈除沒幾天,生態池馬上又被覆蓋。

校方表示,熱帶雨林是地球之肺,而溼地則是地球之腎,負責淨化汙染,聖湖至今仍保留許多風箱、水社柳與其他重要的本土水生植物,除了保育濕地,也富有教育學子的功能。

宜蘭縣蘇澳海事水產養殖科學生為了防範本土水生植物收到威脅,不時要下水撈除強勢外來種植物。
記者簡榮輝/攝影 

宜蘭縣蘇澳海事水產養殖科學生為了防範本土水生植物收到威脅,不時要下水撈除強勢外來種植物。
記者簡榮輝/攝影 

宜蘭縣少見的本土水生植物-黑珠蒿,有著五角型莖桿,目前僅常見於蘇澳海事校園內的聖湖湖畔。
記者簡榮輝/攝影 

資料來源: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3/876133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