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黃 昶立 的所有文章

魚菜共生商業生產的可行性 2/2 -量產型魚菜共生農場可行性討論會


         2014年6月15日由林口魚菜一家陳登陽老師所舉辦之討論會,旨在透過召集全
台灣魚菜共生養植之從業者,或未來有興趣投入之民眾以及相關領域專家,透過座
談的方式,表述自己對魚菜共生的體驗與未來量產可行方式的看法。

        本次座談會陳豋陽老師特別邀請協助過薩爾瓦多、甘比亞多國發展水產養殖魚
業的陳懸弧先生與豐禾有機農業技術的蘇博豐總經理。其他的參與者除一般民眾外
城田魚菜共生推廣農場的康東益創辦人,還有太陽能產業,LED產業業者,建築營
造相關業者,營養午餐業者等。多半與會者都是已經開始在進行魚菜共生養植或是
將來打算從事此類養植的業餘愛好者,其動機不乏在自己的本業外,尋求開闢另一
種可投入經營之事業,或是期望魚菜共生能為其現有的本業產生助益,而另有部分
民眾是預備為將來退休後培養興趣,實踐蔬果魚肉自給自足的理想。

       從與會者的背景和動機來看,泰半仍是希望能夠到此座談會中取經,期望自己
在動用大量資本投入魚菜共生前,能從陳登陽老師與其他人的經驗中學習,避免未
來在實際大規模養植時犯下太多的錯誤。因此,在座談會結束之際,全體參與同好
並未對量產的執行方式和未來規畫,達成任何具體的結論。據我們的觀察中陳登陽
老師目前在台灣的魚菜共生商業生產領域中,似乎是扮演領頭羊的角色,其動見觀
瞻多少會影響全台灣魚菜共生同好者對此領域的認知與決策。倘若欲進行精密的量
產型研究,陳登陽老師或許除了自己擴大農場種植規模之外,同時可以邀請部分對
魚菜共生量產型研究有興趣的同好者,共同進行研究,如此一來可以大規模採集更
多有效的樣本與數據,建立資造庫,歸納出進行量產所需的模型。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與會者多半將焦點集中在蔬果類的種植,反而忽略掉了經
濟產值最高,且提供蔬果養份的魚蝦類養殖。這現象背後多少反映了目前從事魚菜
共生的業者對魚蝦類養殖的陌生,值得業界先進們再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細究。

         座談會最後以個人相互交流溝通的方式結束,讓與會者能有更多機會在網路
社群媒體之外,有一個面對面的場合,對這個新的一種台灣農漁養殖產業的領域
,進行更貼近的對話與互動。

撰文: 黃昶立/林琨堯    2014/06

https://www.facebook.com/gogreen.tw

魚菜共生商業生產的可行性 1/2

 
(照片:魚菜一家-林口魚菜共生展示農場)

         筆者對農業非常有興趣,尤其是對自然農法非常關注。在一個偶然的機會
讀到國外Aquaponics的新聞,開始關注國內有關Aquaponics的發展。

        我想Aquaponics吸引我的地方大概是他的系統運作方式,另外這樣的耕作
方式可以克服天候的因素。 國內Aquaponics發展方興未艾,業者一家家地冒出
來;網路上的討論也非常熱列。但我們比較關注的部分,是魚菜共生在商業化上
的發展。

        談到魚菜共生中的養殖部份,台灣養殖漁業其實是很蓬勃的;技術也非常先
進。但魚菜共生的養殖模式,不完全跟傳統的養殖業一樣。而種菜的收益也不是
傳統養殖漁業看得上的,因此魚菜共生的業者必須開創出自己一條新的道路。 

         第一次到林口魚菜一家魚菜共生展示農場,農場的陳登陽老師就告訴我他的
魚菜共生的商業生產計畫。陳老師表示魚菜共生的商業性生產並須糾集同業,由
各地的同好業者成立標準化的生產農場。標準化指的是對餵養與種植方式的要求
,必須能夠用相同的準則;做到一種讓消費者信賴的生產模式。而種植的種類也
需精密的計算,除跟著季節種植外。也必須找出特色商品,才能維持產品的差異
化。 


(照片:魚菜一家-林口魚菜共生展示農場)

        而且各地的同業的合作,才能共創通路、共創品牌。陳老師指出,例如林口
的魚菜共生農場養植面積可能兩百坪。但透過北中南東各地農場的合作,可能可
以集合成三千坪的生產基地。這樣的產量與模式才能創造出整體經濟的規模。陳
老師進一步解釋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計畫,這必須整個業界合作才能成功;無法
由單一業者獨立完成。 

        首次採訪時,農場還在養魚養水。經過兩個月後我再度來訪問陳老師,兩個
月的運作是否農場有達到原先的預期呢? 陳老師表示兩個月已經收成了好幾個回
合。整個魚菜共生系統經放大後,表現超出預期。因為系統大,穩定度也高;生
產的成效另人滿意。現在正在做生產計劃的微調,並嘗試各種作物的可能。也在
進一步養殖不同類的食用魚種加以測試。目前農場除了透過對外的導覽、與課程
尋找同好外。也成立一個團隊在協助有興趣的投入商業生產的企業與個人,做商
業生產的規劃。期待能照著『分散生產與集合銷售』的模式前進。 


(照片:魚菜一家-林口魚菜共生展示農場)

        當然我們樂見像陳登陽老師這樣投入魚菜共生產業的先行者,台灣水耕的商
業生產模式其實已經運行多年。若不告訴消費者,也許您並不知道在市場或超市
甚至便利商店買的小番茄、小黃瓜、哈蜜瓜等蔬果其實有部份都是溫室水耕種出
來的。現在越來越多人投入魚菜共生的行列,據觀察魚菜共生的生產變異性大,
沒決心與經驗的業者不敢貿然投入。目前家庭式的小規模生產大多是樂趣>實際
,以興趣支撐的玩家居多,甚至有些是以園藝觀賞為主。

        商業性生產要考量幾個問題,產量、品質、通路與供貨穩定度。當然在台灣
水耕、魚菜共生、植物工廠面臨不同的問題。但共同的問題是一樣的,依我們的看法如下
;台灣身處亞熱帶地區,傳統的農業除了天然的災害外並無太大的種植問題。其
次水耕的產品以目前的法規規範是無法拿到有機的認證。 面對這兩個問題當然有
不同的看法,全球性氣候變遷,讓台灣農業也深受極端氣候的影響。暴雨、高溫
、低溫都影響著傳統農業的生產。設施農業的方式也是可選擇的模式,而魚菜共
生廣泛使用設施農業的概念。至於有機認證部分,必須跨領域由三大領域的業者
共同向政府爭取;或是自主性的提出自我認證的模式。 魚菜共生是否真能商業性
生產,我們認為以國外的例子看來是可行的。至於國內還需要有更多的業者、或
企業的投入;才能慢慢開花結果。

撰文: 林琨堯/黃昶立    2014/04

Gogreen  tw 水耕 水植 水生植物 魚菜共生 植物工廠  報導- 記者報導


(照片:魚菜一家-林口魚菜共生展示農場)


(照片:魚菜一家-林口魚菜共生展示農場)


(照片:魚菜一家-林口魚菜共生展示農場)


(照片:魚菜一家-林口魚菜共生展示農場)


(照片:魚菜一家-林口魚菜共生展示農場)

水耕(hydroponics)-打破植物生長必須仰賴土壤的迷思

大自然與科學研究都已經告訴我們,植物的種植不需要土壤才可以健康地生長。養份的適當供給以及充分的日照,才是決定植物能否生長的要素。土壤只不過提供給植物的根,在生長時對抗地心引力,所需要的外在物理支撐機制,而土壤能提供的養份也並非我們想像中的那麼豐富。在一個完全移除土壤的環境中,植物的種植可以免除掉土壤中的害蟲,由土壤原生出的疾病,黴菌等其它今日農夫所面臨的多種病蟲害問題。

這棟位在美國北加州的老公寓,屋主利用排放屋頂積水的管線種植了綠化建築物的長青植物,不僅美化了這棟老公寓,也貢獻了減碳的作用。這再次證明,植物的生長可以不完全仰賴土壤的支撐。

GutterPonics300

迷你開架式水耕魚菜農場

昨天我們介紹了在屋頂上的溫室水耕農場,讓蔬果可以在最新鮮的狀態下,送抵終端消費者的手上。若您覺得這樓上樓下的運送距離還太遠的話,美國北羅來納州的都市農夫提供給我們另一個「更貼近」的選擇。

當地的都市農夫利用廢棄的貨櫃,改裝後在其中搭設直立式的水耕栽種架,輸水系統,照明等等。消費者可以直接進入貨櫃中挑選需要的蔬果甚至魚蝦。由於這些貨櫃均設置在都會區中,一般消費者徒步或駕車就能抵達這些迷你水耕農場,同時由於開架式的設計,消費者可以親眼目睹到這些蔬果的栽種方式及體驗採收的樂趣。在這些迷你水耕農場中,也罕見地看到了磨菇類植物的種植。

amy_edwards_of_new_image_studio-27c57affadc9ce3120dd7c2a2c64f7993d9d2461-s40-c85

 

 

cutting_crops

 

living_wall_growing_system

 

mushroom_growing_system

 

photo_67

 

photo_69

 

 

如果在地的蔬果仍然不夠在地的話,那就去頂樓買菜吧!

在地的蔬果總是比較好吃,對不對? 由於有這樣的認知,導致了有越來越多的創業家,投入了都市農夫這一行,希望藉由在都市中或郊區生產的水耕蔬果,提供給高人口密度的都市社區。

 有些都市農夫甚至實驗性地將水耕農場遷移至離超市或餐廳幾百公尺外的地方,甚至就直接將水耕農場搭建在超市樓上,他們戲稱為「完全在地化蔬果」(über-local food)。

 這些都市農夫多半具有理想主義性格,期盼水耕農場在地化能夠改變傳統的蔬果供應鏈。至於能不能成功顛覆既有的體系,則還是個未知數。

 我們以位在紐約市專門提供中高價位產品的全國性連鎖式超市Whole Foods Market為例,賣場中所有的香料,製作沙拉所需要的蔬果都是由搭建在超市頂樓,占地兩萬平方英呎的溫室水耕農場提供。

 由於溫室水耕均由電腦控制溫度與濕度,同時不使用任何農藥,加上從採收到擺放在超市架上的距離只有幾層樓「遠」,所以確保了完全在地化水耕的最強競爭力,也就是消費者最期盼的購買要素「新鮮」。

 下圖中我們所看到的就是在超市頂樓溫室中栽種的水耕番茄。

Tomatoes grow?year round at Gotham Greens rooftop farm above the?Brooklyn Whole Food

 

新加坡魚菜共生珍珠篇

這位在新加坡的魚菜共生養殖者,為了減少水中的雜質,不使用人工塑膠過濾板進行過濾,而改採用最自然的方式改善此一困擾。這位朋友放入數隻大型淡水蚌殼(mussel),藉由蚌殼吸食水中浮游生物的循環作用,數月後水中的雜質數量明顯改善,水質明亮度提升,水中的魚蝦過得比以前快樂,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些蚌殼所吸進的雜質,竟然最後結晶成有如珍珠般的顆粒。這位養殖者開玩笑說,或許將來有一天,除了可以吃到新鮮有機的蔬菜和魚蝦,還可以同時販賣養殖天然珍珠。

1941443_529125503864209_7738026420504701954_o

將蚌殼與魚蝦共同養殖

1912149_519824664794293_190050758_o

這位魚菜共生養殖朋友所飼養的魚種

1913246_529125680530858_6208039259380093202_o

蚌殼的尺寸大小

1962364_529125923864167_2233842154524764217_o

珍珠般的結晶體

************************************

新加坡魚菜共生養殖地點及聯絡方式

ayer hitam, Woodlands, Singapore 73000

+60 12-748 1682

 

 

 

昆蟲學研究生種植水耕番茄

美國密西西比州立大學(Mississippi State University )的一位昆蟲學研究生Steve Hale,在當地一座番茄農場的支援下,自己著手進行番茄水耕種植,並且獲得了成功的發展。這座室內溫室水番茄耕農場總共種植了約三千株番茄。在農場開種植番茄八個月後,番茄藤蔓已經平均成長到約900公分長,而番茄的產量業已經達到約2000公斤重。

在一般戶外土壤種植的番茄,必須考慮到季節性變化所帶來的採收及產量高峰的差異。以當地密西西比州為例,採收的季節是由十一月到隔年六月。然而在室內水耕種植環境下,可以克服上述的問題。一般人總覺得,當地溫室生產的農產品,價格肯定比較高,然而這座溫室水耕種植的番茄,卻是當地許多餐廳採購的最主要對象。價格具競爭力,供應全年穩定,最重要的是,當地的消費者都曉得餐桌上的這些番茄是來自何處,對食物的安全性深表信心。

這名研究生Steve Hale在接受訪談時表示,他投入水耕種植番茄並不是要致富,只是想能夠生活就可以。雖然密西西比州的夏天極為炎熱和潮濕,但Steve Hale堅信他可以成功地種植水耕番茄。

120823_stbethany

Steve Hale站在樓梯上檢視番茄生長情形。

120823_stbethany2

 

採收後的番茄

 

 

 

 

 

新加坡首座直立式商業用途水耕農場

新加坡目前只有大約7%的的蔬果是當地種植 垂直農場可解決新加坡土地有限的必然困境。垂直農場面積約3.2畝。

 

 towerstoned2_custom-68cbb7552b69de9037d7445da3ad2a19dcca8850-s6-c10VerticleFarmPlotDSCF67281435
 
資料來源 http://www.urban-growth.com/2013/04/Singapores-vertical-urban-far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