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從事雕刻工作的邱錦和,基於反省的理由投入生態保育,從一個對水生植物完全不了解的門外漢到現在對水生植物如數家珍。邱錦和不但在宜蘭及羅東社區大學開設「水生植物尋奇」的課程,更帶領學員實地到各鄉鎮設立「生態池」。他在搶救「雙連埤溼地」的過程中,曾經許下宏願,要在宜蘭縣十二個鄉鎮,每個鄉鎮都設一個小小雙連埤的生態池。目前經由他籌設的生態池已經有十五個,早已超過原先預期。
居住在五結五十二甲的邱錦和,十三、四歲就開始學雕刻,他說,當時民國五十八年一個月的工資只有一百五十元,不過,吃飯錢卻要三百元,等於必須拿錢倒貼才能學到功夫。邱錦和說,那時候當學徒確實很辛苦,除了待遇少的可憐,學習的時間也相當長,必須經過三年四個月才能出師。盡管學習的過程中相當辛苦,但邱錦和還是撐了過來,他不但學得一身好手藝,還不斷精進雕刻技術,後來更從廟宇雕刻提升到屬於藝術層次的「欄間」,最後則是自己創業當老闆。
邱錦和接觸生態研究,是緣於一次偶然機會,當時有一位台灣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的教授,為了進行松羅湖的生態研究調查需要一名助理,邱錦和因為有豐富的登山經驗,在朋友推薦下接了研究助理的工作。邱錦和說,為了完成這項調查,他和這位教授在松羅湖住了四十幾天,幾乎摸遍了那裡的一草一木。在調查研究的過程當中,邱錦和體會到「萬物皆有生存的權利」。研究助理的工作結束之後,邱錦和對生態研究開始有了興趣,也累積了一些專業知識,於是他花了三年時間,自己從事湖泊溼地的調查,總共調查了六十個湖泊溼地的水生植物生態,之後並將這些調查成果送給宜蘭縣史館,同時發表在第五十八期的宜蘭文獻雜誌。
為了累積生態研究的專業知識,邱錦和其實不斷的在學習,他曾經為了上環境教育方面的課程,一個禮拜好幾天自己開車從北宜公路到台北清大城中區上課,當時還沒有北宜高速公路,開車經由九彎十八拐的北宜公路到台北,一趟的時間需要花上兩個小時。一九九九年,宜蘭社區大學成立,也開了一些生態方面的課程。邱錦和迫不及待選了好幾門課,開始當起社大學員。後來因為表現傑出,自己也在社大開課擔任教職。
|
資料來源:http://yilan-local-life-news.org.tw/joinus_5/eq-detail.php?idNo=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