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黃 昶立 的所有文章

美國環境保護署有關魚菜共生商業計畫用戶指南

美國環境保護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針對魚菜共生農業系統(Aquaponics), 在2011年向外界公開發佈了,有關如何建置魚菜共生商業農場的用戶指南。在這份用戶指南當中,美國政府針對商業農場的建置,提供了透明完整的大綱架構與程序說明,讓一般民眾可以依照這份用戶指南來循續建置魚菜共生商業農場。這份手冊包括了,魚菜共生商業計劃的組織與管理、行銷策略與財務操作等內容。

美國環境保護署把魚菜共生系統(Aquaponics)界定為一種,可以長期持續提供民眾新鮮與安全的蛋白質與蔬菜來源的城市農業技術,不僅可以提供就業與教育機會,同時可以解決食品安全與短缺的潛在威脅。長久以來保持高度關心與重視。美國環境保護署透過此商業農場建置指南的發佈,表達該署對於魚菜共生(Aquaponics)友善農法的支持。手冊原文內容請參考以下網址連結。

https://www.epa.gov/land-revitalization/aquaponics-business-plan-user-guide

aquaponics

(本圖為美國加州政府對有關魚菜共生推廣之圖片說明)

養植杏鮑菇的魚菜共生系統

海外專題採訪: 黃昶立

雙鰭魚菜共生(Twin Fin Aquaponics)是由一群位在美國明尼蘇達州大學畢業生所創立一間,透過魚菜共生系統進行蔬菜和鱸魚商業規模產出的公司。由於受制於早期創業資金的不足,該創業團隊選擇在倉庫中搭建系統,而不是建置溫室。由於場地面積狹小,該團隊捨棄一般採用植床的方式來種植蔬菜,而是選用廢棄承載日光燈管的溝槽,然後在其中填進介質,再透過來自魚槽的水流來進行循環的硝化作用。因此,植床的擺設便成為由上而下的垂直搭建,如此一來便可利用省下來的空間來放置魚槽和過濾系統,同時亦可確保產出的面積不會縮小。由於系統是搭建在倉庫中,因此該團隊利用空間密閉的環境,引流出部分的循環水進行加溫,從而導出蒸氣排放,然後藉由此恆溫溼度的環境來同時種植杏鮑菇 (oyster mushroom)。

至於這間公司的產出,則固定銷售給當地的高檔外燴餐飲公司。本部落格Go Green Taiwan的海外駐點記者,參訪了該公司並與該團隊的主要創辦人進行了訪談,詳細內容將會刊載於本年度所出版的魚菜共生專書中,敬請各位期待。

IMAG1787

 

IMAG1795

IMAG1793

 

「魚菜共生」值得我們投入嗎?

編譯:黃昶立

這個問題已經被反覆提問了無數次,而我覺得像這樣的疑問會一直持續下去。為什麼我們要從事「魚菜共生」? 這領域真的值得我們投入嗎? 「魚菜共生」所產出的農作物和魚隻,真的有這麼地不同嗎?

有些人完全否定「魚菜共生」!有些人認為「魚菜共生」所產出的農作物在營養價值與密度上,和傳統的土耕或是水耕,並無很大的差異。我假設這樣的比較推論似乎是有證可憑,那我們就來假設這樣的比較推論是正確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我們為什麼還要繼續從事「魚菜共生」呢?

本文到目前為止的討論,還沒有涉及到有關於魚的存在。一般傳統的土耕農法和園藝或是水耕,他們的農作物產出,是無法端出一份鮮魚大餐到你的餐桌上去。

所以還有其它什麼樣的理由,促使我們來從事「魚菜共生」呢?我列出了一些清單,雖然不是很詳細,但卻是一個好的開始。

  • 遠離劇毒的農藥以及合成化學肥料。
  • 「魚菜共生」可以說是最真實的有機農作,因為只要在植床上添加任何農藥或養液,系統中的魚隻長期下來,便可能會出現身體不適,甚至最後導致死亡的現象發生。
  • 運用最天然的方式,也就是魚隻的排洩物,來當作蔬果種植的養分來源。
  • 最有效使用水資源的農作方式,系統中的水是封閉循環,沒有排放導致污染或浪費水資源的問題。
  • 「魚菜共生」可以在任何地點進行。特別是針對在沙漠,水資源匱乏、土壤遭受污染的地區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對於新鮮蔬果或蛋白質,取得不易的偏遠內陸城市或資源較匱乏的村莊而言,「魚菜共生」顯然是一個好的選擇。
  • 產出潔淨安全的食物,這可以說是上述清單項目作用後的總結。「魚菜共生」系統所產出的魚隻和蔬果可以說是最安全無毒的。你的身體會感激你吃下由「魚菜共生」系統所產出的一頓飯。

若您覺得還有其它有關「魚菜共生」的優點,沒有被列在這份清單中的話,歡迎您與我們分享!

shutterstock_270068735

shutterstock_102931295

你的身體會感激你吃下由「魚菜共生」系統所產出的一頓飯。

(本文摘譯自Murray Hallam’s Practical Aquaponics, http://practicalaquaponics.com/blog/is-aquaponics-worth-the-effort/)

 

德國柏林魚菜共生溫室

aquaponic

以打造溫室著名的德國公司Certhon,今年所打造的一座溫室極為特別。在與工程配合廠商Exner Grüne Technik的合作下,這座溫室是全然為魚菜共生系統而打造。這座特製的溫室一半是用來飼養魚隻,另一半是用來栽種蔬果。這座溫室是由針對提供在地魚類產品市場的德國ECF農業系統公司出資訂製。該座農場面積占地1600平方公尺,坐落在德國首都柏林中心,就便利性而言非常合適。溫室當中設有商店,可以讓當地消費者前往購買日常所需的魚肉和蔬菜。(黃昶立  編譯)

中華民國魚菜共生推廣協會成立大會

10422957_1442962705993848_2851048778322982485_n

中華民國魚菜共生協會於2015年2月1日,在台北市台大集思會議中心召開成立大會。該會希望能藉由組織的成立,能夠更廣泛且有效率地來推動魚菜共生在台灣的發展。當天順利地推選出20位理事和3位候補理事,7位監事和1位監事,同時由得票數最高的理事陳登陽先生,當選該會第一屆理事長。所有理監事名單如后:

常務理事 (依筆畫順序)
陳登陽   陳瑤湖  陳懸弧 黃振瑋 劉清標

理事 (依筆畫順序)
王明志   王湞元   吳達仁   吳慧中   李麗雪
洪奉德   康孟智   張明洵   梁榮元   郭庭瑋
陳慶賢  黃昶立      楊盛行   熊明禮   蔡坤良

候補理事
王甫元   陳文斌   周睿麒

常務監事   簡清河

監事(依筆畫順序)
汪精輝   馬元方   莊芳斌   莊陳女快   黃建棟   歐震海

候補監事
盧文海

陳理事長表示,期盼透過協會眾志成城的精神,一起來推廣魚菜共生,同時致力於推動魚菜共生農法的作業標準和安全認證規範的制定。最後,祝賀中華民國魚菜共生協會的成立,也讓我們拭目以待魚菜共生在台灣未來的發展。

台灣魚菜共生先驅- 陳登陽老師專訪

撰文: Gogreen.tw 林琨堯/黃昶立

 

陳登陽老師大學主修森林系,畢業後進入外商銀行服務。2010年底屆臨退休之際
,因家中二樓陽台有一小塊地方想種點東西以打發時間。他覺得土耕複雜,便開始動
手搜尋大學時期頗為好奇的水耕。卻在過程中發現了魚菜共生AQUAPONICS這個新農法
。陳老師一開始覺得魚菜共生宛如龐氏騙局般的令人感到狐疑,所以下定決心要找出
真相。由於他長期在外商服務,外文能力佳,而魚菜共生AQUAPONICS在當時國內幾乎
沒有任何資訊,因此陳老師便開始在網路上蒐集研究國外的資料,也透過加入數個國
外討論區與外國網友印證所得到的資訊正確與否。

陳老師研究越深入,越覺得這個農法符合現在人們對於生態和環保的理念。因此
從退休前三個月開始潛心鑽研魚菜共生系統的原理、運作和應用。2011年3月退休後,
陳登陽老師有比較充裕的時間,便開始動手在林口家中二樓的陽台,建立自己的魚菜
共生系統。這期間他花了兩三個月的時間尋找所需的資材。陳老師比較特別的部份是
,他首次在陽台建立系統時就採用比較大型的系統。他特別到南部去訂購FRP(玻璃纖
維 )材質的植床,製作 FRP的廠商對他開出的尺寸規格覺得非常好奇,還再三跟他確
認尺寸無誤,而這個植盆的尺寸,也讓這家廠商後來在魚菜共生這個領域佔了商業上
的先機。

陳登陽老師一開始本來想把養殖桶放在二樓,但是擔心水體重量過重;後來把養
殖桶放到一樓。因為陳老師之前喜歡玩獨木舟釣魚,有一段時間用塑膠管做了許多方
便在獨木舟上釣魚的設計,因而非常了解塑膠管材料的應用。所以家中魚菜共生系統
的管路都是自己一手規劃、設計和施工。他在家建立系統時,因有感於台灣魚菜共生
資訊的極度缺乏所以同步在痞客邦建立了[魚菜一家]魚菜共生 Home Aquaponics的部
落格用以記錄系統建置的過程。2011年6月刊登了第一篇文章「Aquaponics 養殖與水
耕複合系統簡介」 (資料來自: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全球資訊網),之後也寫了一篇魚菜
共生的介紹。陳老師陸續透過照片和說明在部落格分享他操作魚菜共生的實務經驗,
頭一年幾乎沒有甚麼人造訪他的部落格。之後慢慢引起了不少網友的關注,漸漸的也
有各地網友開始進行建置自己的魚菜共生系統。

陳登陽老師在網路上非常熱心地回覆網友大大小小的問題,當網友要求去現場參
觀時,陳老師在時間允許下也都熱情招待。陳老師回憶,最多的時候一周招待了八組
網友來家裡參觀。來參觀的除了一般的個人,也有團體、相關產業的業者,甚至有來
自國外的同好。目前大家熟知的幾個魚菜共生農場的創辦人(屈尺、城田、北大)等,
都有來林口參觀過陳老師家中的魚菜共生系統。屈尺的李佳璇小姐的農場搭建時,也
曾請他前往提供建議。陳老師表示,既然是好的農法,當然歡迎有更多的人投入。所
以當屈尺農場經公視報導後因學員大量湧入,陳老師也應李佳璇小姐的請託前往協助
講授魚菜共生的課程。

陳登陽老師家中的陽台魚菜共生系統,設置在一樓的養殖桶為1.5 噸裡面裝了約
1.2噸的水。總植床面積為6個平方公尺。透過馬達把水抽到二樓的植床,水流經過植
床後,再回流到魚池,而當時魚池中飼養的是約40隻的錦鯉以及約10隻的台灣鯛。三
年多來陳老師在家中陽台的魚菜共生系統當然也遭逢過一些問題,例如馬達故障、pH
過高、蟲害等。其它問題包括,2013的冬天,林口低溫到5度,導致飼養達約2斤重的
台灣鯛死了三條。雖然陳老師小時候家裡是農家,但他從來都沒種過蔬菜。開始研究
魚菜共生後,陳老師在陽台種植過黃瓜、小黃瓜、番茄、草莓、九層塔、茼蒿、白菜
、菠菜、青江菜、萵苣(波士頓萵苣、皺葉萵苣)、京水菜、芝麻菜等。

經過了約一年在陽台的成功經驗,陳登陽老師在2012年中開始有個念頭想要建立
一個大一點的農場來印證所學,無奈一直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地點來實現。不過所有大
型農場設計上和計術上的完整細節,一直在陳登陽老師的腦海中盤旋激盪。有空時他
就會思考各個環節,並不斷上網去研究細部的資料。隨著更多的人知道魚菜共生,陳
登陽老師的部落格點閱率越來越高。且透過網路的力量,陳老師開始受邀到全國各地
與各地同好交流並傳授正確的魚菜共生觀念。

陳老師認為,一般家庭式的魚菜共生系統會失敗,大都是肇因於事前所做的準備
功課不足,或是沒有考慮到日照的問題。且硝化系統的建立是需要時間和耐心的。有
些人參觀別人的系統後回去就依樣畫葫蘆照著做,可是往往因為忽略了某些重要環節
而失敗。陳登陽老師表示網路資訊豐富,建議有興趣做魚菜共生系統的人,要多看多
比較或者找有經驗的農場去上個課瞭解魚菜共生的基本原理。由於種種原因,魚菜共
生熱潮逐漸的出現許多負面的評論。例如很多人說魚菜共生系統只能做做小系統在家
裡玩,要做農場是不切實際的! 也有許多去上過課的人,當實作時遇到問題也沒有人
可幫其解決。基於這些負面因素已經影響魚菜共生的正常發展,陳老師決定要闢除謠
言,以正視聽,所以開始積極尋找合適的地點來籌設一個農場。

終於他說服了結拜兄弟陳慶賢先生在他的一塊農地上搭建一個網室並一起投入魚
菜共生這個領域。於是他們兩人攜手加上一群親朋好友成立了[魚菜一家]林口魚菜共
生展示農場,正式投入推廣魚菜共生的行列。2013年底陳登陽老師和其團隊開始整地
、搭設溫室並於2014年一月開始建置系統。2014年三月中購買第一批魚苗後農場開始
正式運作。本來預計 3個月內第一批疏菜可以產出,沒想到系統比預期的穩定的多且
因農場為全日照(跟他家中的半日照陽台環境不同),植物生長速度較快,所以四月中
就採收了第一批菜。由於蔬菜生長快速且品質優良,加上農場裡超乎尋常的乾淨整齊
,立即吸引眾多關注魚菜共生發展的研究單位和同好前來觀摩,除了 GoGreen本網站
率先報導外,還有聯合報、大愛電視台、地方電視台和商業周刊等媒體的報導。[ 魚
菜一家]因此奠定其在台灣魚菜共生界的地位。

2014下半年先後有農工中心(財團法人農業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研院(工業技術研
究院)選定[魚菜一家]做為講習觀摩和課程配合的農場。也有數所大學聘請陳登陽老
師擔課程發展委員,期望魚菜共生帶入到學校課程。2014年11月也獲得ASC (Aquap-
onics Survival Community Magazine) 雜誌的報導,是台灣第一個出現在國際性雜
誌的魚菜共生農場。

陳登陽老師的農場主要是參考UVI(註一),一方面是因UVI系統的完整研究資訊可以
在網路上取得,另一方面陳老師認為魚菜共生農場要量產之前必須需先透過如UVI 的
模式在台灣的環境下試運行,並收集各類型種植與養殖的數據。

陳登陽老師在農場內,廣泛的種植各類的蔬菜。陳老師笑稱:只要拿得到的種子
,都拿來種。一方面是多方嘗試,一方面也是種挑戰。他表示,相對於小的系統,大
的系統穩定度較高系統表現較佳。在實驗種各類葉菜類外,也試了像稻米,玉米等,
亦有高達兩公尺半的秋葵以及長得非常快的洛神花等。

台灣水耕種植農業的發展在過去幾年中,已經取得了卓越的進步,也為後來魚菜
共生系統的崛起,打下了有形或無形的基礎。在傳統電子媒體於2013年 7月報導後,
魚菜共生系統逐漸更廣泛地被一般民眾所知悉。2014年水耕農業的議題幾乎在媒體上
失去版面,而被魚菜共生的發展消息獨占鰲頭。在此同時,魚菜共生系統的推廣,也
漸漸地跳脫實驗室或自家住宅陽台耕種的階段,開始思考如何進入商業運作的模式。
長遠看來,這是一條必經之路,否則只會淪為園藝取向的休閒活動,而無法將其推升
蛻變為一種新型產業經濟,讓更多的消費者可以受惠於這種新型農耕系統,同時減少
水資源的浪費以及化學物品的濫用。

GoGreen 網站長期關注全世界水耕產業的發展,非常樂見許多熱愛農耕的同好,
相繼投身於水耕以及魚菜共生的生產模式,同時更熱切期待在2015年當中,各位產業
先進能夠屏除過去的框架和成見,站在一個更高的視野來看待水耕和魚菜共生在台灣
未來的平行發展。台灣地窄人稠,都市化程度日益加深,水耕和魚菜共生將會是在傳
統土耕之外,確保穩定獲取本土糧食來源中,最適合推展的選項。在台灣過去擁有農
業與養殖業都極為成功的基礎上,相信未來是個開花結果的一年。

(林口魚菜一家農場規模介紹)
養殖水體:12噸的水體
養殖魚種:目前約有900條的魚。加洲鱸300條、錦鯉400條、台灣鯛200條。魚會因收
成而調整。
種植面積:60平方公尺,約可以種植4500株菜。

(註一)
{UVI系統魚菜共生的學術性研究始於1997年時美國維爾京群島大學的James Rakocy博
士和他的團隊。這個可商業化的魚菜共生系統包含水體31.2 噸的養殖系統和214平方
公尺的種植面積,利用浮筏式耕作。因為James Rakocy博士在University of Virgin
Islands工作,因此這樣的規劃與系統也被暱稱為UVI系統。}

獲得房地產公司5000美元贊助,大學生建立魚菜共生溫室

獲得房地產公司5000美元贊助,大學生建立魚菜共生溫室

~加拿大艾伯達省Calgary大學的魚菜共生社團~

黃昶立  編譯

由來自Calgary大學不同科系背景的學生,在校內組成了魚菜共生社團,他們設置了結合養殖科學與水耕的生產系統,期盼創造永續的食物來源。

魚菜共生是一種封閉迴路式農耕系統,利用魚的排泄物來滋養植物的生長,同時再利用植物去過濾及氧化提供給魚隻所需的水,形成一種魚隻與植物共生的環境,而魚隻、植物以及食用這些農作物的消費者都能從中受惠。

aquaponics

主修政治與傳播學系的Joel Eisenstein 是社團的社長,招集了有環境科學、化學、生物發展背景的學生,一起組織了個社團。

受到永續概念的啟發,Eisenstein 決定於2014年的這個夏天,在大學校園中設置魚菜共生系統,他回憶說,當時在思考要去哪裡找一個地方是大家都能夠來參與,後來意識到大學校園是個最完美的場所,因為有興趣的學生知道之後便會被吸引過來,然後一起建造屬於我們的魚菜共生系統,同時學習如何操作這個系統。

joel-eisenstein

魚菜共生社團社長 Joel Eisenstein

溫室管理員Diane White 替社團在校園內物色科學館頂樓來搭建魚菜共生系統的過程中,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一旦溫室場地確認後,社團便開始積極尋找資金來打造溫室。

2014年10月31號,魚菜共生社團贏得了由當地房地產公司CIR Realty 所舉辦的社區型「自家後院農藝競賽」所頒發的補助金5,000美元。由於建立一座小型的魚菜共生溫室不需要花費到5,000美元,所以社團決定把多餘的獎金分給第二名的競賽者,協助流浪街友的園藝組織。

在獲得補助的款項後,社團決定由民主投票的方式,來決定要飼養何種魚隻以及種植哪類蔬果。社長Eisenstein 建議飼養吳郭魚,因為考量到溫度以及整個系統的彈性,至於蔬果則考慮草莓、蕃茄、萵苣、羽衣甘藍以及各種香料等。

aquaponics-photo-4_0

若想要知道更多這個社團的最新動態,請至社群媒體Facebook搜索瀏覽。

辭彙學中的魚菜共生

編譯   黃昶立

Aquaponics 這個單字,目前在中文的口說和書寫的翻譯中,都是約定成俗譯成 「魚菜共生」 居多。然而在辭彙的結構上,aqua這個拉丁字乃是指「水」 (water)或是指類似藍中帶淺綠的土耳其藍顏色;在西班牙語中,Aqua甚至可以當作女性的名字。因此,Aquaculture這個字譯成「水產養殖」,其中 culture 乃指「栽培、養殖」之意,所以整個單字意謂「水棲植物或動物的養殖」。 

至於後面的 ponic(s),則是借用hydroponic這個源自於希臘文的單字,中文翻譯成「水耕」。hydro 是指「跟水有關,related to water」的意思,ponic(s) 則是指「工作,work」,換言之,hydroponic 翻譯成英文是waterwork,也就是意謂「不用土壤來栽種植物」(growing plants without soil)。更合適的翻譯或許可以是指,「在供應給植物的水中,提供全部所需的養分來栽種植物」。 

由於魚菜共生系統結合了魚隻的養殖和植物的種植兩種不同的育作技術,亦即水生與陸上兩中生態的共存,所以將aquaculture和hydroponics兩個辭彙,依據系統的特徵拆解後,創造了aquaponisc這個新的單字。 

Aquaculture  +  Hydroponics  =  Aquaponics 

魚菜共生微妙地複製了天然的水棲生態系統。帶有魚隻排泄物的水流經過幫浦的作用,灌溉了水耕植床上的蔬果。同一時間,蔬果也淨化過濾了水中的有毒物質,讓乾淨的水再度又流回到魚隻所居住的水缸中。一樣的水反覆在系統中循環,唯一造成水量些微減少的原因是曝曬蒸發以及撈捕魚隻時的耗損。 

因此魚菜共生系統成為目前全世界最為節省水資源的糧食生產方式,與傳統陸上農耕相較,可以節省約90%至95%的水量。另外,魚菜共生系統所需要的勞動力和能源也較傳統農業低,而在特定的種植面積當中,產出則是傳統農業的10至20倍。由於不需要土壤,魚菜共生系統非常適合設立在城市的內部或外圍以及可耕種土壤取得不易的地方。

256751_orig

美國奧勒岡州商業用途魚菜共生農場

F2F4rtYpnKAzkPE9p26MgcaAKmB8pyAqpgKsbMT69RqEYXcTbTwjc7DhnkXQ4Lx2M

編譯  黃昶立

美國奧勒岡州(Oregon)位在面向太平洋的西岸,是全球著名運動品牌NIKE的發源地,近年來也成為美國境內魚菜共生農場蓬勃發展的地區之一,下面這則短訊便是有關當地一座大型商業用途魚菜共生農場的報導。

Lw1jxTD8ZgrwfZ2e4rEFyanMj2Xqh7eZfOWrSDfjXgT9eO8dWt3hLBSBh7W95z39s (1)

來自加州的Michael Hasey 在就讀中學時便熱愛從事與土地及湖泊、海洋相關的活動。學校畢業後在加州的聖地牙哥開設了一間景觀設計公司,後來重心逐漸專注在池塘與水族箱的設計和維護。在工作之餘的研究過程中,Michael發現到自己常使用的蔬果養殖過濾和利用生物對水質進行修正的技術,其實已廣泛運用在魚菜共生系統當中。因此,Michael決定就教於美國魚菜共生之父 James Rakocy博士,同時自行在家實驗魚菜共生系統並設計農場架構。

 46hjsezjetSSmF76MGds5PbyAB2Cs1zS6Kgx9NHOTte1eLCxWZMNjzTNXnTF2D1DH

Michael對於魚菜共生系統的理解和他自己想要改變農業發展方向的欲望,讓他堅信這是一條必走的道路。Michael開始思考要設立一座商業模式的魚菜共生農場,同時兼具教學和能夠降低使用自然資源,又能夠提升農作物產量與品質的特性。

1QyKfycFWYXy6Gj3Pnbq6wT7D6K6pWYqK4PHF6CgLm9gwbgarNnxLfDLbFBYdnBKM

Michael 最後決定賣掉他的景觀設計公司,開始四處尋找一個合適的地點,不僅能夠符合商業用途的魚菜共生,同時整合有機栽種並能維持一個家庭所需。最後,溫和並四季分明且具有社區文化的南奧勒岡州,成為他落腳設立魚菜共生農場的地點。

f8594TyhEZ3M43q4ZGsrGFa1CQ1bDHPd7cNXPA7myFsa2BdrqB3XA2e71WzDL2wK1

 Michael 把農場命名為 Farming Fish,是目前少數幾家商業用途的魚菜共生系統。農場中的溫室長度為265英呎,寬度為30英呎,魚隻的種類為吳郭魚,每六個星期可以採收有機栽種的萵苣。目前農場中的產出均銷售到當地的農夫市集當中,同時也有外州的經銷商前來與他洽談買賣交易。Michael 表示,將來會朝向客製化的方向來養殖魚隻和栽種蔬果。

OY9PzXxqqSaE29cq33K6cA1ZFY2Mgmy1WmOtDq2wegdmXWHAX1zgNsdMKstmHjWrq

Michael 期許將來能夠和更多當地的有機農場以及與他有一樣想法的農民們合作,共同為創造一個更有良好品質來源的糧食系統而努力。

tFSCks7SSx5796qK9kQ2F2aar3tPeWa5e61feTCNLsDTtZZz6AkbDc5YkYweZTwFT

 

魚菜共生簡史

編譯  黃昶立

將魚蝦養殖與蔬果耕種整合為一座單一循環生產系統,並非是人類農業史上的新發明。在古代時期,人們便發展出了簡易整合系統,包括在墨西哥的浮園耕作法(chinampas)以及遍佈在亞洲的水稻田。

那麼,我們是如何將老祖先的整合系統雛型,演進成今日在自家後院或陽台的魚菜共生系統呢? 

魚菜共生(aquaponics)這個詞彙是在1970年代所創造出來,雖然詞彙的起源有待商榷,但是其系統的操作方式在人類歷史上是有跡可循。 

最早的例證可見諸於中南美洲的馬雅低地(lowland Maya)和後來發展的阿茲特克帝國(Aztecs)當中。在西元1000年左右,當地印地安人便將浮筏置放在湖泊上進行蔬果種植。

chinampa1

上圖為阿茲特克印地安人所發展出的浮園耕作法

阿茲特克印地安人所發展出的浮園耕作法,可以被視為當代魚菜共生系統的雛型。浮園耕作法是一種連結運河以及一座人造固定小島的系統。人們在小島上進行蔬果種植,而蔬果的養份則來自流經附近城市的運河及泥巴當中。 

另一個更遠古的例證則是存在於中國的南方、泰國和印尼。人們在水田中種植米稻,同時又在水中養殖魚隻,達成兩個不同物種生存互惠的系統。這種綜合的農耕方法存在於許多東亞國家中,養殖的魚類包含了泥鰍、沼澤鰻魚、鯽魚、鯉魚甚至蝸牛。 

古代時期的中國人則採用一種整合不同水產養殖的系統來達到魚菜共生的效益,這其中融合了魚隻、鴨子和植物三種不同物種互惠共存的關係。 

鴨子放在籠中飼養,而這籠子則架設在池塘上,所以其排泄物則由池塘中的魚隻攝取處理。而在更下一層的池塘中,鯰魚則攝取來自池塘魚隻水中的排洩物。然後,在這系統的最終端,人們則拿取鯰魚池塘中的水來灌溉稻田和蔬果。

t0555e10

上圖為利用在池塘上飼養家畜,然後利用家畜的糞便做為池塘中魚隻的食物來源

當代魚菜共生的發展 

當代魚菜共生系統的崛起,可以說是源自於水產養殖漁業的需求。水產養殖業者始終期望能找到一種養殖方法來降低對土地、水和其它資源的依賴。 

傳統上,魚隻都飼養在大型的池塘中或是在海岸邊所圈設的網架養殖場裡。然而在過去35年當中,隨著再循環水產養殖系統(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s)的使用,魚隻養殖方式開始產生變化。 

再循環水產養殖系統的優勢是魚隻的養殖密度提高,因此只要有少量適當的水以及空間,便可以產出和水塘飼養一樣的魚獲量。 

魚菜共生(aquaponics)這個詞彙常常與美國新鍊金術協會(New Alchemy Institute)和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的Mark McMurtry博士所設計出的多種養殖系統相提並論。

6122222764_ffe22634f3_z

上圖為美國新鍊金術協會外觀

1969年,John Todd,Nancy Todd和William McLarney共同創立了新鍊金術協會。他們最後努力開發出方舟(Ark)養殖系統的原型架構。方舟(Ark)養殖系統的設計是一座採用太陽能發電、自給自足、提供一家四口一年所需食用之魚類和蔬菜的室內養殖場。

ab742e35

上圖為方舟(Ark)養殖系統的原型架構

在1970年代同時,一股使用植物做為魚類養殖天然過濾系統的研究興起,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後來被稱為美國魚菜共生之父,且曾任教於維京群島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 Islands)的James Rakocy博士。到了1997年時,James Rakocy博士和他的研究夥伴已經發展出使用水耕殖床的大規模魚菜共生系統。

0083

上圖為美國維京群島大學學生立用魚菜共生系統所飼養及觀察研究用之吳郭魚

另一方面在1980年代時,Mark McMurtry博士和Doug Sanders教授共同創造第一座封閉迴路式魚菜共生系統。在這座系統中,從魚缸流出的水進入灌溉在沙石殖床上的番茄和小黃瓜,而這沙石殖床也扮演了生物過濾的角色,因為流經砂石殖床的水最後也回到了魚缸中。McMurtry博士的研究和發現佐證了魚菜共生系統可行性的基礎。

 商業用途的魚菜共生系統

第一座大型的商業用魚菜共生是在1980年代中期建立在美國麻塞諸塞州(Massachusetts)的Amherst,直到今天,這座商業用魚菜共生系統仍在持續運轉和產出。 

在1990年代早期,美國密蘇里州(Missouri)的Speraneo夫婦檔農夫,把養殖吳郭魚2200公升水槽中的水引進礫石床中來種植香料和蔬菜。雖然礫石床早已經廣泛被使用在水耕種植的領域中數十年,然而Speraneo這對夫婦是第一個將其有效地應用在魚菜共生系統當中。在這之前,魚菜共生系統都是採用一般的沙石做為媒介。這套系統非常有效且產量可觀,並被廣泛地複製使用。 

家庭用的魚菜共生系統亦受惠於Speraneo夫婦所創造的系統,這些家用系統的養殖者甚至撰寫出版養殖手冊,變成家用型養殖者欲投入此產業的跳板,並且傳播到世界各地。 

另一方面,加拿大於90年代也看出魚菜共生系統在經濟上的前景,因此首先著重在設置可產出高價值作物的魚菜共生系統,譬如養殖鱒魚和萵苣。 

魚菜共生在北美洲之外的近況

魚菜共生在澳洲的發展起因,肇於養殖者洞察出魚菜共生系統,能夠解決澳洲內陸當地水資源的短缺以及良好土壤的取得。Joel Malcom首先於2006年發起運動並成立論壇,撰寫書籍教導大眾如何在自家後院建立魚菜共生系統,同時生產及客製化家用型魚菜共生系統所需的設備。Joel Malcom目前在澳洲設立魚菜共生系統的零售中心,同時於2007年開始編輯出版「後院魚菜」 (Backyard Aquaponics)雜誌。 

除了Joel Malcom以外,具有學術背景且實務上擁有魚菜共生商業運轉操作經驗與知識的Wilson Lenard,也是名澳洲的指標人物。Lenard的博士研究是側重在,如何優化使用魚菜共生系統養殖澳洲莫瑞鱈魚和綠橡萵苣。整個研究過程是透過科學性複製實驗魚菜共生系統來完成。Lenard博士證明了魚隻和蔬菜在系統中的優化平衡可以達成,所以一樣的水能夠在系統中持續長期使用。 

這意味著,如果你的設計和操作正確,系統中的水根本不必移除,讓魚菜共生系統有條件成為當今世界最有效的食物生長技術。除此之外,魚菜共生系統具有最不傷害環境的潛能,主要乃因為沒有任何的排泄廢棄水質會導出到系統之外。 

screen-shot-2014-01-16-at-11-26-02-am

上圖為澳洲後院魚菜共生系統

魚菜共生系統在發展中國家的倡導 

在加勒比海地區中,目前以家用型魚菜共生系統為主,將農產品銷售給觀光客並減低對進口食物的依賴。 

在孟加拉,由孟加拉農業大學(Bangladesh Agricultural University)農業系教授M. A. Salam博士所領導的一個團隊正在研發一套低成本且提供無化學污染的蔬菜和魚隻的魚菜共生系統。這套系統主要是針對氣候地理環境較為惡劣的地方,例如:土壤鹽分較高的南部地區和易於受到水災侵犯的東部區域。Salam博士擬研發的架構乃適合以微量生產為目標,同時適用在社區或個人需求的農業系統。 

美國的社區型魚菜共生系統 

在美國中西部的威斯康辛州(Wisconsin),有一家非營利組織Growing Power,提供給該州Milwaukee市的青年有關魚菜共生的工作機會和訓練,讓他們養殖農作物來提供給他們自己的社區食物。 

Growing Power建立了一系列採用魚菜共生系統的溫室,每年養殖一萬尾湖鱸魚(lake perch)和產出超過一百萬磅的蔬果。利用堆肥燃燒產生能量來使溫室保持恆溫,這家非營利組織成為中西部農作物年產量最高的供應者。 

aquaponics_at_growing_power_milwaukee

上圖為Growing Power的魚菜共生系統

The Plant是一家位在芝加哥都市農場及綠化產業的孕育者。他們在公司大樓地下室建立魚菜共生系統,目前逐漸擴大規模中。 

Whispering Roots是一家位在內布拉斯加州(Nebraska)Omaha市中的非營利組織。他們利用魚菜共生、水耕和都市農場的系統,在當地養殖及提供新鮮且健康的農作物給該州一些社會經濟條件較貧困的社區。

9355192421_f6ce2795d1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