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nina 的所有文章

花農科展全壘打 「萵苣寶寶」拿優等 |

國立花蓮高農校長鍾順水(中)、主任黃俊霖(左三)與參加東區科展獲獎同學莊凱傑(左起)、王藝儒、王學宏、陳明豊、黃鈞陽合影。
圖/國立花蓮高農提供

「建立標準化流程,萵苣的生長時間比一般少了三分之一、生產成本大減,利潤增加了好幾倍!」國立花蓮高農以「植物工廠育苗趣~萵苣寶寶之齊發異向」,在全國東區科展拿下優等,也為農產培育、生產另闢新徑。花農校長鍾順水得意地說,「如果能全面量產,將是台灣農業生產的大突破。」

第54屆東區科學展覽競賽上周在台東女中舉行,有50多件作品參賽,國立花蓮高農園藝科與生物產業機電科推出3件作品參賽,拿下1優等、2佳作,揮出全壘打,是歷來獲獎最多的1次。

得獎作品包括,優等獎:「植物工廠育苗趣~萵苣寶寶之齊發異向」,園藝科二年級學生謝家豪、吳婕麗、徐浚庭製作,園藝科主任吳靖渝及生物產業機電科主任黃俊霖共同指導;佳作為生機科二年級學生王藝儒、莊凱傑、黃鈞陽、王學宏、陳明豐共同製作的「即視型節能冰箱」、「居家型節電系統」。

「植物工育苗趣~萵苣寶寶之齊發異向」以閒置教室改裝的植物工廠為基地,追求最佳育苗環境及條件,短短1個月,找出最適合萵苣生長的最佳標準化流程(SOP)。校長鍾順水與科主任黃俊霖昨天導覽時,都表示將申請新式樣專利,讓花農成為花蓮縣的「城市綠能與產業基地。」

「一般萵苣自栽種到採收,約需45天」,花農生物產業機電科主任黃俊霖展示在1坪大空間,建構3層不同生長速度的萵苣,「我們只要11至14天就可採收。」萵苣成長速度縮短至原來的三分之一,每坪可產120株萵苣,不用農藥,而40坪的空間經兩星期只耗電60度,成本大降、更具市場競爭力。

鍾順水說,「植物工育苗趣~萵苣寶寶之齊發異向」的研究吸引花蓮高農校友的注意,認為極具開發與推廣價值,學校也擴大培育、研究更多種苗和珍貴樹種,明年一定有更亮麗的成果。

資料來源: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8676537.shtml

日本富士通公司投資4億日幣,利用閒置廠房將其轉化為植物工廠

日本企業陸續投入利用自動控制溫度與溼度栽培蔬菜之「植物工廠」行業。其利用人工光線及太陽光,收穫不受天候影響,並可有效活用閑置土地。

日本富士通公司利用福島縣會津若松市半導體工廠之部份用地,投資4億日幣將其轉化為植物工廠。將無塵廠房約8,000平方公尺中之2,000平方公尺,用來栽培萵苣供應慢性腎臟病病患,縱使被限制吃含鉀食物亦可安心食用。預計5月上旬開始正式供貨給該市的醫院及超市,藉以擴大通路範圍。另外,日本製紙大廠王子控股之子公司「王子綠色資源」,在三重縣鈴鹿市建造6棟栽培設備,利用培育紙漿原料之苗木技術,已從2月開始販賣萵苣與芹菜。此外,三井物產也與山梨縣中央市之農業生產法人,共同在縣內建設種植高甜度番茄之栽培工廠,預定明年夏季在全國超市開始販賣,且計畫至2017年度將工廠擴張為全日本最大栽培工廠(10公頃)。

根據農林水產省表示,迄今(2014年3月)全日本植物工廠有198處,比3年前約增加2.5倍。富士經濟株式會社之調查顯示,預估2018年市場規模會比2012年實績(79億日幣)約成長2倍(152億日幣)。2008年日本政府開始支援推廣植物工廠,促使企業參與。

會津若松市植物工廠的第一批貨,已於2014/5/7出貨到福島縣的超市。

http://www.yomiuri.co.jp/job/news/20140427-OYT8T50155.html

http://www.yomiuri.co.jp/economy/20140507-OYT1T50113.html

特有種水社柳 日月潭營地復育

 
網球好手謝淑薇的爸爸謝子龍(右二)及妹妹謝淑映(右一)一起參與讓水社柳回到日月潭原棲地的生態保育活動。記者吳思萍/攝影

 

 

日月潭水社柳是台灣特有種的水生植物,但日治時期,建置頭社壩與水社壩,使得日月潭水位上升,水社柳群被淹沒,已消失近百年,昨天生態學會理事長楊國禎等人帶來30棵水社柳,種在日月潭聖愛營地,希望透過復育,讓日月潭能重現水社柳群聚。

楊國禎說,水社柳是日月潭的特有種水生植物,當年日本學者發現時,以日月潭舊名「水社」命名,水社柳的新葉為紅色,形如愛心,因此水社柳又稱為愛心樹。

日治時期,日月潭為了蓄水發電、供給民生灌溉用水,建置頭社壩與水社壩,卻造成日月潭水位上升二十多公尺,淹沒了原本生長在岸邊的大量水社柳。

水社柳屬於台灣特有種,若不積極復育,極有可能在近50年內絕跡,目前頭社濕地上仍有10棵水社柳,前年經南投縣政府公告為珍貴樹木保護。

水社柳對固化土壤有重要意義,日月潭先民為了在頭社浮田耕作,以水社柳作為固岸植物,為了在容易淹水且為泥炭土的活盆地中,維持田埂不會陷落坍塌,在田埂周邊種植一整排水社柳來固岸。

昨天楊國禎與聖愛營地神父幸朝明帶領藝術家、旅遊業者、生態保育人士,運載30棵水社柳,從朝霧碼頭搭船至聖愛營地種下,希望日月潭能重現水社柳群聚現象。

資料來源: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1/8671702.shtml

 

日本三菱化學控股集團將與中國農業合作社組織攜手在中國全境啟動蔬菜栽培系統的銷售

日本三菱化學控股集團將與中國農業合作社組織攜手在中國全境啟動蔬菜栽培系統的銷售。5月下旬將合資成立無農藥蔬菜自動栽培系統的銷售公司。在2017年之前,將在江蘇省等15個省份的50個地點開始銷售這一「植物工廠」。在中國,農産品的農藥殘留以及土壤污染問題正日益嚴重。此舉旨在滿足中國消費者對安全食品需求的不斷增加,以開拓中國市場。

三菱化學控股將在中國全境銷售植物工廠(日本國內的實驗用植物工廠)

      將在中國拓展植物工廠業務的是三菱化學控股旗下從事植物工廠業務的三菱樹脂Agri Dream公司。該公司將聯手江蘇省政府直屬的農業合作社組織「江蘇省供銷合作總社」旗下子公司建立合資公司,並啟動營銷活動。據稱日本企業在中國通過商業模式大規模推廣植物工廠業務尚屬首次。

  此前,三菱樹脂Agri Dream公司和江蘇省供銷合作總社在無錫市一直在進行植物工廠的應用性試驗。並培育無農藥蔬菜在高檔超市和百貨店進行了試驗性銷售。雖然售價達到市價的5倍卻仍然非常暢銷,而且備受好評。該公司認為,中國消費者對安全農作物的關注度之高超出預期,因此啟動了商業化。

  由農業法人聯合組成的江蘇省供銷合作總社在中國各省設有分支機構,其中江蘇省分公司的銷售額約為5萬億日元,規模巨大,很有影響力。將有效利用各省的江蘇省供銷合作總社網路,向中國各地的農業法人進行銷售。

  目前已經有河北、山東、四川和廣東等省的客戶進行了諮詢,包括沿海地區和內陸地區在內,有望在中國約15個省份的50個地點銷售植物工廠。50個地點的植物工廠的合計蔬菜産能每年約達5000噸。相當於中國無農藥蔬菜等高檔蔬菜市場的近10%。生産出來的蔬菜將通過中國各地的江蘇省供銷合作總社流通網,銷售至超市、百貨店和酒店等。

  三菱化學控股的植物工廠通過貨櫃式裝置培育秧苗,然後將秧苗移植到塑膠大棚內,通過太陽光和養液進行水耕栽培。其特色是計算機管理,在測量溫度、濕度和空氣流動情況後,投放水、養液和肥料,以自動進行栽培。通過採用避免害蟲進入的高功能薄膜,能夠以無農藥方式培育蔬菜。如果種植菠菜,每年可以收穫20次,達到露天栽培的約5倍。

  工廠系統一套每3千平方米銷售價格約為1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12萬元)。通過在當地採購農業薄膜等工廠建設所必需的零部件,售價能夠比日本國內降低數成。

資料來源:http://zh.cn.nikkei.com/industry/management-strategy/9194-20140512.html

水耕、魚菜共生、植物工廠 名錄 公開登錄活動

 TEST1

敬啟者

您好!我們是http://www.gogreen.tw網站的編輯
。GoGreen報導水耕、魚菜共生、植物工廠相關資訊
,並提供民眾相關情報。

鑒於國內業者與同好日益增加,因此計劃建立推
出『水耕、魚菜共生、植物工廠 公開名錄』黃頁計畫
。整理收集產業生產者、業者與同好玩家的公開列表。

您提供的資料,為您同意公開的資訊。並同意公開
於本網站。我們會無償免費的公開給民眾閱覽,並歡迎
各單位轉載。本網站並計畫發行電子版與實體書刊。盼
先進提供資料玉成此計畫。

GoGreen.tw 黃頁計劃 編輯小組敬上

請點選連結後填寫   http://goo.gl/kJWhk5

棄千萬年薪 魚菜共生救癌妻

「魚菜共生」有機農耕,是利用水裡的魚釋放養分給菜,菜再吸收養分淨化水的一種有機耕作法,其創辦人康東益,因為太太手上的一紙檢驗報告,使他斷然拋棄令人稱羨的薪水與社會地位,全心推廣魚菜共生。他認為,現在做的這一切,是一生裡最幸福快樂的事。
 
 魚菜共生,在澳洲、美國已行之有年,台灣才正要起步。位於台北的城田魚菜共生推廣農場,成立至今已經半年多,靠著不到百坪大的展示間與專業課程,默默地在喧鬧繁華的城市中推廣農耕。
 
 現年不到五十歲的創辦人康東益,曾經在美國讀書,主修的是電腦科學,在成立農場以前,曾是德商科技公司的高階主管,擁有令所有人羨慕的待遇與社會地位,而他的老婆也在知名美商公司上班,因此兩人的生活算是相當優渥。
 
 談起自己與老婆的生活,康東益臉上立刻露出幸福洋溢的笑容,但眼神中卻給人一種淡淡的哀傷。他說:「我以前在德商公司,我太太在美商,我們兩個人的收入都不低,有時兩人加起來的年收入接近千萬,所以我們在飲食上算是很享受,餐餐都很豐盛,吃得很幸福。」
 
 因為在外商企業,海外出差對康東益來說是家常便飯,他常常出去一趟就是跑十幾個城市,每天都住不同的飯店,長期出差下來,讓他住過近上千家國際飯店。
 
 他害羞地說:「因為我長期出差,所以我得了兩種病,一種是我回到家進電梯後,常常會忘記電梯到底要按幾樓才是我家。另一個是我每次起床,都要花時間想一下我現在到底在哪裡、哪個城市,現在想想還挺有趣的。」
 
一紙癌症宣告
開啟了有機生活
 
 另外,康東益分享,外商常會在不同地點開會,有次在翡翠灣的福華飯店開會,開到一半,主管和員工大家都把後車廂的高爾夫球具搬出來,開始把小白球不停往海裡打,紓解壓力。雖然小白球每顆都是錢,但他知道,沒人會在乎這種錢。
 
 這種標準外商白領階級的生活,是許多人追求的目標;然而這樣的日子,就在三年前,當康東益看到老婆手上的一紙檢驗報告後,出現極巨大的轉變。
 
 「我萬萬沒有想到,我身邊最親的人竟然得了癌症。」康東益說,三年前看到太太的檢驗報告上寫著癌症,而且醫生建議要立刻動手術切除,切除後也不表示能一勞永逸,癌細胞有可能會隨時擴散,他當下簡直無法置信。
 
 「這個打擊,讓我開始思考過去我們的生活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發現原因就是兩個,一個是壓力,一個是吃得不健康,就是這兩種文明病導致癌症。」
 
 為了不讓太太癌細胞增生,康東益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要健康飲食,他曾經在國外看過魚菜共生農耕法,此農耕法種出的蔬菜不但無毒無藥,而且種植面積小,只要在家裡陽台、客廳,甚至書桌就可以種,相當適合在擁擠的台北市執行。
 
 於是他當下決定離開公司,放棄許多人追逐的生活,開始全心投入推廣魚菜共生,並將推廣中心選在租金昂貴的台北市,從切身經驗出發,希望能讓繁忙的都市人懂得健康。
 
家庭自給自足
水產養殖加水耕
 
 魚菜共生是一種魚幫水,水幫魚的共生概念,是由「水產養殖」加「水耕法」所構成的一種循環系統。
 
 簡單地說,就是水裡的魚排放大便(阿摩尼亞)後,融合在水裡面再透過細菌分解,就會變成對植物有幫助的養分,再透過植物吸收、淨化水,讓魚變得更健康,形成一種有機循環。
 
 康東益說,這種魚菜共生的概念其實不是新概念,澳洲跟美國已經行之有年,紐約市政府曾經估算,如果全紐約的屋頂都種滿蔬菜,其蔬菜量足夠供應給二千二百萬人口。
 
 剛接觸這套系統時,最令康東益苦惱的就是水質問題,因為植物喜歡偏酸的水質,魚喜歡偏鹼的水質,如果要共生,得把水調成適合兩者共生的水質,這有相當難度,因此他特定遠赴澳洲去找技術顧問專家,並與長期研究這套系統的教授共同合作。
 
 「這套系統不需要澆水、也不需要換水、施肥,如果可以成功在台灣引進,對台灣農業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而且我預估,如果全台北市的屋頂都能種滿蔬菜,供應量足夠給四百萬人吃。」康東益笑說。
 
 此外,一個四口小家庭,如果想在自家陽台搭建一個約單人床大小的魚菜共生系統,全部自己做,材料費約兩萬元;如果請農場幫忙搭建,包含技術指導,含材料費約六萬至八萬元。
 
問自己要什麼
答案一定會出來
 
 問起康東益如何看待這段從電腦工程師轉變到農夫的歷程,他淡淡地說,剛開始確實有很多地方不適應,更別說收入有變化,但無論如何,人生卻快樂很多。
 
 「現在不在外商了,大黑傘(指做任何事都有人打理,甚至下雨都有專人撐傘)不見了,剛開始難免有些不習慣,比如以前全家人做健康檢查都免費,去哪都有專人接送,錢幾乎是只進不出的,但現在不論做什麼都要自己掏錢。」
 
 康東益坦承,當初要放棄外商工作時,父母的確很反對,而且自己內心多少也有些害怕,那他是如何克服這些聲音的呢?很簡單,就是不停地問自己到底要什麼。
 
 「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知道自己?什麼,當你覺得人生出現迷茫或困惑時,就一直不斷問自己到底要什麼,問個一百遍、一千遍,答案一定會出來。」
 
 康東益說,因為太太得了癌症,才知道該停下腳步思考自己要的是什麼,這才回想起,原來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農場、牧場,覺得待在那邊是最幸福的事。如今,他繞了一大圈,總算抓到了自己的幸福。
 
 「如果你有很棒的工作,很高的社會地位,然後賺了很多錢,但最後卻把賺來的錢全花在紓解壓力跟看醫生上面,一直重覆這樣的循環,你真的覺得幸福嗎?」康東益微笑地問。
 
 
資料來源:http://www.ctweekly.com.tw/product6_view.asp?nid=2278#

台灣 農漁四季種養殖表

代表作物

蕹菜 桶柑 段木香菇 香水檸檬 波羅蜜 萵苣 綠竹筍 山苦瓜 紫心甘薯 國蘭 玫瑰 茶葉 茂谷柑 荔枝 鳳梨釋迦 西瓜 金針 龍鬚菜 芥菜 晚崙西亞 生薑 稻米 小米 洋桔梗 龍泉茶 樹豆 四季筍 苦瓜 杭菊 百香果 小蒼蘭 扁蒲 一葉蘭 大菁 佛手瓜 百合 花椰菜 山櫻花 桂竹筍 葡萄 高粱 小麥 仙蜜果 秀珍菇 闊葉大豆 麥蔥 新瀉越光米 飼料玉米 火鶴花 美濃瓜 甘薯葉 高山茶 黑木耳 黃秋葵 山葵 梨子蒲 小蕃茄 青花菜 彩椒 有機米 胡蘿蔔 牛蒡 金甘蕃茄 金煌芒果 梓農蔬菜 美濃米 改良種芒果 本地種芒果 可可椰子 新園金鑽米 四重溪溫泉米 有機瑯嶠米 玉荷包 金銀花 黃藤心 有機紅薏仁 桑椹 香蕉 洋蔥 茄子 毛豆 蘆筍 杏鮑菇 絲瓜 印度棗 杜鵑花 海芋 楊桃 草莓 奇異果 南瓜 甘藷 甘藍 枇杷 芋頭 甜椒 蕃茄 山蘇 玉米 山藥 蓮霧 番石榴 金棗 韭菜 辣椒 聖誕紅 箭竹筍 文心蘭 蝴蝶蘭 鐵炮百合 寒梅 甘蔗

代表漁產

青魚 湯鯉 鯰魚 日本真鱸 孔雀花鱂 麥奇鉤吻鱒 銀紋笛鯛 大黃魚 小黃魚 紅點海鯡鯉 青鸚哥魚 日本大眼鯛 褒氏貧鱠 台灣姬魚 狹頜海鰻 斑海鯰 棘頭梅童魚 金線魚 日本馬頭魚 半帶龍占 赤鯮 眼眶魚 棘鬼頭刀 濱鯛 尖尾圓腹鯡 麥銀漢魚 孔氏小公魚 斑點青鱗 日本銀帶鯡 白腹鯖 正鰹 扁花鰹 圓花鰹 長鰭鮪 台灣馬加鰆 短鮪 大甲鰺 馬拉巴若鰺 紅甘鰺 粒唇鯔 圓白鯧 刺鯧 阿氏飛魚 星沙鮻 寶刀魚 高鼻海鰶 紅肉旗魚 黑皮旗魚 立翅旗魚 雨傘旗魚 戟齒砂鮫 台灣喉鬚鮫 黑鮫 灰鯖鮫 台灣電鱝 日本底尾鱈 擬短角單棘魨 翻車魨 羅氏沼蝦 鋸緣青蟹 台灣蜆 血蚶 臺灣鳳螺 臺灣日月蛤 大彈塗魚屬 中國鱉 眼班雀鱔 魬鯛 白口裸胸鯙 高麗馬加鰆 黑口 尼羅口孵魚 草魚 瑪拉巴石斑魚 九孔螺 大牡蠣 文蛤 白對蝦 草對蝦 秋刀魚 白帶魚 黃鰭鮪 黑鮪 東方藍鰭鮪 劍旗魚 紅尾圓鰺 真鰺 黑鯛 紅副赤尾冬 海鱺 鮸魚 虱目魚 嘉鱲魚 泥鰍 白鰱 鯁魚

 

代表作物

荖花 蕹菜 段木香菇 蓮霧 波羅蜜 萵苣 綠竹筍 金針 龍鬚菜 芥菜 山苦瓜 紫心甘薯 國蘭 玫瑰 茶葉 生薑 稻米 小米 洋桔梗 甘藍 金花石蒜 四季筍 冬梨 扁蒲 百合 花椰菜 秀珍菇 仙蜜果 闊葉大豆 麥蔥 木瓜 蓮子、蓮藕 蘆筍 新瀉越光米 飼料玉米 火鶴花 美濃瓜 甘薯葉 高山茶 栗子 黑木耳 黃秋葵 山葵 梨子蒲 有機米 香水蓮花 有機紅薏仁 越瓜 桑椹 金煌芒果 梓農蔬菜 美濃米 改良種芒果 可可椰子 新園金鑽米 四重溪溫泉米 有機瑯嶠米 黃藤心 麵包果 文旦柚 檸檬 香蕉 杏鮑菇 絲瓜 芒果 麻竹筍 葡萄 高粱 龍眼 苦瓜 百香果 南瓜 甘藷 釋迦 酪梨 荔枝 鳳梨 山蘇 玉米 番石榴 高接梨 洋香瓜 韭菜 辣椒 文心蘭 荷花 落花生 西瓜 水蜜桃

代表漁產

青魚 湯鯉 鯰魚 日本真鱸 孔雀花鱂 麥奇鉤吻鱒 銀紋笛鯛 小黃魚 棘頭梅童魚 金線魚 日本馬頭魚 半帶龍占 紅點海鯡鯉 青鸚哥魚 日本大眼鯛 褒氏貧鱠 台灣姬魚 狹頜海鰻 斑海鯰 眼眶魚 大甲鰺 馬拉巴若鰺 紅甘鰺 粒唇鯔 圓白鯧 阿氏飛魚 星沙鮻 高鼻海鰶 棘鬼頭刀 濱鯛 尖尾圓腹鯡 麥銀漢魚 孔氏小公魚 斑點青鱗 日本銀帶鯡 白腹鯖 正鰹 扁花鰹 圓花鰹 長鰭鮪 台灣馬加鰆 短鮪 紅肉旗魚 黑皮旗魚 立翅旗魚 雨傘旗魚 戟齒砂鮫 台灣喉鬚鮫 黑鮫 灰鯖鮫 台灣電鱝 日本底尾鱈 赤鯮 擬短角單棘魨 翻車魨 羅氏沼蝦 鋸緣青蟹 臺灣鳳螺 臺灣日月蛤 大彈塗魚屬 中國鱉 眼班雀鱔 棘冠海膽 魬鯛 白口裸胸鯙 高麗馬加鰆 台灣蜆 血蚶 黑口 尼羅口孵魚 九孔螺 草魚 瑪拉巴石斑魚 大牡蠣 文蛤 白對蝦 草對蝦 黑鯛 秋刀魚 黃鰭鮪 黑鮪 東方藍鰭鮪 劍旗魚 白帶魚 紅尾圓鰺 真鰺 紅副赤尾冬 虱目魚 嘉鱲魚 泥鰍 白鰱 鯁魚

代表作物

蕹菜 段木香菇 蓮霧 聖誕紅 虎頭柑 香水檸檬 波羅蜜 萵苣 綠竹筍 芥菜 芋頭 山苦瓜 紫心甘薯 國蘭 玫瑰 茶葉 蝴蝶蘭 鐵炮百合 寒梅 金針 龍鬚菜 茂谷柑 愛玉子 華盛頓臍橙 橄欖 鳳梨釋迦 枇杷 生薑 稻米 金花石蒜 四季筍 孟宗筍 冬梨 洋桔梗 龍泉茶 仙草 甘藷 扁蒲 大菁 佛手瓜 百合 秀珍菇 蘿蔔 仙蜜果 闊葉大豆 蓮子、蓮藕 椪柑 飼料玉米 火鶴花 美濃瓜 甘薯葉 高山茶 橘子 栗子 黑木耳 黃秋葵 柳丁 山葵 梨子蒲 彩椒 有機米 香水蓮花 有機紅薏仁 梓農蔬菜 美濃米 新園金鑽米 四重溪溫泉米 有機瑯嶠米 黃藤心 毛豆 香蕉 文旦柚 杏鮑菇 青花菜 絲瓜 柳橙 菱角 咖啡 木瓜 麻竹筍 楊桃 杜鵑花 葡萄 高粱 花椰菜 奇異果 蘋果 甘藍 苦瓜 柑橘 百香果 洛神花 大白柚 酪梨 甜椒 甘蔗 釋迦 山蘇 玉米 山藥 文心蘭 番石榴 韭菜 辣椒

代表漁產

青魚 湯鯉 鯰魚 日本真鱸 孔雀花鱂 麥奇鉤吻鱒 赤鯮 銀紋笛鯛 紅點海鯡鯉 青鸚哥魚 日本大眼鯛 褒氏貧鱠 台灣姬魚 狹頜海鰻 斑海鯰 眼眶魚 大甲鰺 馬拉巴若鰺 紅甘鰺 粒唇鯔 圓白鯧 刺鯧 阿氏飛魚 星沙鮻 寶刀魚 棘鬼頭刀 濱鯛 尖尾圓腹鯡 麥銀漢魚 孔氏小公魚 斑點青鱗 日本銀帶鯡 白腹鯖 正鰹 扁花鰹 圓花鰹 長鰭鮪 台灣馬加鰆 短鮪 紅肉旗魚 黑皮旗魚 立翅旗魚 雨傘旗魚 戟齒砂鮫 台灣喉鬚鮫 黑鮫 灰鯖鮫 台灣電鱝 日本底尾鱈 棘頭梅童魚 金線魚 日本馬頭魚 半帶龍占 黑鮪 東方藍鰭鮪 擬短角單棘魨 翻車魨 臺灣鳳螺 臺灣日月蛤 大彈塗魚屬 魬鯛 白口裸胸鯙 高麗馬加鰆 日本對蝦 羅氏沼蝦 鋸緣青蟹 台灣蜆 血蚶 九孔螺 尼羅口孵魚 大牡蠣 文蛤 白對蝦 草魚 瑪拉巴石斑魚 草對蝦 劍旗魚 紅副赤尾冬 秋刀魚 黃鰭鮪 白帶魚 紅尾圓鰺 真鰺 大黃魚 鮸魚 黑鯛 香魚 虱目魚 泥鰍 白鰱 鯁魚

代表作物

蕹菜 段木香菇 香水檸檬 萵苣 紫心甘薯 國蘭 玫瑰 茶葉 茂谷柑 明尼桔柚 鳳梨釋迦 芥菜 晚崙西亞 稻米 小米 洋桔梗 龍泉茶 樹豆 杭菊 小蒼蘭 四季筍 孟宗筍 佛手瓜 百合 山櫻花 秀珍菇 高粱 仙蜜果 闊葉大豆 麥蔥 狼尾草 胡蘿蔔 牛蒡 蔥頭 金甘蕃茄 胡麻 蘆筍 新瀉越光米 飼料玉米 火鶴花 美濃瓜 甘薯葉 高山茶 橘子 黑木耳 黃秋葵 柳丁 山葵 梨子蒲 小蕃茄 杜鵑花 彩椒 有機米 梓農蔬菜 美濃米 有機紅薏仁 毛豆 胡瓜 新園金鑽米 四重溪溫泉米 金銀花 黃藤心 桶柑 紅豆 香蕉 洋蔥 茄子 杏鮑菇 海芋 葡萄 青花菜 絲瓜 馬鈴薯 咖啡 柳橙 木瓜 印度棗 楊桃 草莓 蘿蔔 奇異果 花椰菜 苦瓜 南瓜 蘋果 甘藍 枇杷 芋頭 蕃茄 釋迦 山蘇 玉米 山藥 甜椒 蓮霧 番石榴 金棗 韭菜 辣椒 聖誕紅 油菜 文心蘭 蝴蝶蘭 鐵炮百合 三星銀柳 寒梅 甘蔗 虎頭柑

代表漁產

青魚 湯鯉 鯰魚 日本真鱸 孔雀花鱂 麥奇鉤吻鱒 赤鯮 銀紋笛鯛 紅點海鯡鯉 青鸚哥魚 日本大眼鯛 褒氏貧鱠 台灣姬魚 狹頜海鰻 眼眶魚 棘頭梅童魚 金線魚 日本馬頭魚 半帶龍占 大甲鰺 馬拉巴若鰺 紅甘鰺 粒唇鯔 圓白鯧 刺鯧 棘鬼頭刀 濱鯛 尖尾圓腹鯡 麥銀漢魚 孔氏小公魚 斑點青鱗 日本銀帶鯡 白腹鯖 正鰹 扁花鰹 圓花鰹 長鰭鮪 台灣馬加鰆 短鮪 劍旗魚 紅肉旗魚 黑皮旗魚 立翅旗魚 雨傘旗魚 戟齒砂鮫 台灣喉鬚鮫 黑鮫 台灣電鱝 日本底尾鱈 擬短角單棘魨 翻車魨 日本對蝦 羅氏沼蝦 鋸緣青蟹 台灣蜆 血蚶 臺灣鳳螺 臺灣日月蛤 大彈塗魚屬 魬鯛 白口裸胸鯙 高麗馬加鰆 草魚 瑪拉巴石斑魚 九孔螺 大牡蠣 文蛤 白對蝦 草對蝦 秋刀魚 黃鰭鮪 白帶魚 紅副赤尾冬 紅尾圓鰺 真鰺 大黃魚 鮸魚 黑鯛 香魚 虱目魚 泥鰍 白鰱 鯁魚 尼羅口孵魚

資料來源:http://kmweb.coa.gov.tw/jigsaw2010/Index.aspx?&mp=1&season=winter

二信國中、國小科學展覽 「魚幫菜、菜幫魚-魚菜共生系統初探」獲得優等獎

二信國中小參加全市科學展 5作品得6獎

 

 

二信國中、國小科學展覽五件作品得六個獎,「魚幫菜、菜幫魚-魚菜共生系統初探」獲得優等獎,表現最出色。(記者張靜惠攝)

 

 【記者張靜惠基隆報導】基隆市中小學科學展覽競賽,二信國中部及國小部五件作品,拿下六個獎項,其中作品「魚幫菜、菜幫魚,魚菜共生系統初探」拿下優等獎,表現最出色。
 今年基隆市國中小科學展覽,二信國中部有四件作品得獎,分別為「魚幫菜、菜幫魚,魚菜共生系統初探」及「不只是蓋的,食用使用兩相宜的便當蓋」奪得生活與應用優等獎及最佳環保精神獎。
 另外「平衡魔術師,永不改初衷」及「撞球夜亮眼的星空,顆星點作用的延伸探討」獲得數學甲等獎及佳作獎,國小部的「勇趕」硝防隊:土壤堆肥種類對葉菜類植物生長之研究」一件作品獲得生物甲等暨最佳創意兩項獎。
 二信國中獲得生活與應用優等獎的「魚幫菜、菜幫魚,魚菜共生系統初探」是由該校生物老師張宏文,指導國中部二年級張友友、張閔媗、蔡欣翰三位同學共同研究魚菜共生系統,希望能研發出更環保,更有效率的魚菜共生系統。
 二信國中部同學張友友表示,魚菜共生系統使用魚的排泄物當肥料來種菜,而且生產的蔬菜卻有較少的硝酸鹽含量,真是既經濟又環保,魚菜共生系統兼具環保、健康、教育等功能,是值得推廣的一種生物養殖(植)系統。
 二信國中表示,魚菜共生系統的效能不亞於使用化學肥料或傳統堆肥的農業生產方式。經過這次科展後,二信國中部師生在教師辦公室陽台建立了一套教學展示用的魚菜共生系統,成功吸引許多老師與同學的目光,大家紛紛詢問相關問題,有些人甚至表示回去也要在家自己做一套,也有老師在辦公桌上就完成一套迷你型的魚菜共生系統。 

資料來源: http://www.taiwan-reports.com/?c=articles&a=show&id=27349

壹盤生意 現代農夫 水耕菜響朵 香港壹周刊 1186期

 2012年11月29日 ~~ 第1186期 香港《壹周刊》


陳名揚成為全職農夫後,日出而耕,日入而息,生活反而變得踏實、穩定。他笑言:「客人穩定地增加,唔使好似以前做推銷員咁朝不保夕。(何少忠攝)

 

 

陳名揚( Benson,三十九歲)原是影印機推銷員,過厭月月跑數的生活,一○年半途出家,利用從澳洲農場學來的水耕技術,在元朗錦田水尾村開設 Rainbow Hydroponic Farms(意指彩虹水耕農場)。在金融掛帥的社會做農夫,看似很傻,但原來生意暢旺,每月收成都不夠賣。除了供貨予西餐廳, Benson今年中更先後於荃灣及大埔的街市開設門市。他一個人打理三萬呎的農場,同時包辦推廣銷售運輸會計,一天工作十三小時。做現代農夫,心思、氣力,缺一不可。

何為水耕菜?


門市出售的即食沙律雜菜包,免費附送兩包不同口味沙律醬,售$30。因為沙律菜品牌 Salanova提供種子及技術上支援,故在包裝上貼上該品牌標籤。

水耕法英文為 Hydroponics,即無土種植,特色是乾淨、零泥味、少蟲害,而且不會受泥土質素及雨水多少影響,產量更穩定。用以種植的水,添加了各種蔬菜所需的營養,如礦物質及氧氣,而且會不斷循環過濾,保持清潔。不過,水耕菜同樣需要吸收陽光。理論上,所有蔬菜都可以水耕,但需要水分較多的葉類蔬菜或瓜類較適合,根部蔬菜,如薯仔、紅蘿蔔等,喜乾燥環境,不適合水耕。營養及味道方面,則無大分別。 

上週五早上七點,在錦上路西鐵站外坐 Benson的小貨車前往水尾村農場,剛抵步,便下起大雨。急步走進農場內的白色鐵皮屋,雷聲震動,雨點「噼嚦啪啦」打在屋頂, Benson皺着眉道:「咁大雨,摘唔到菜。」之後便穿上圍裙,換上水鞋,開水喉清洗洗菜機。雨勢漸小,他即戴上草帽,到田裡摘菜,來回數轉已半身濕透。其間父親和大嫂回來幫忙洗菜。十一點半, Benson把包裝好的菜搬上車,往不同地區派菜。中途於大埔茶餐廳吃飯,他才放鬆笑說:「平時都係食麵包,今日你哋來,無理由要你捱麵包。」送完菜回到農場, Benson又忙於搭建新的種菜棚架,直至傍晚六點多,又再出發送貨往餐廳。一天下來,記者累得發睏, Benson笑着點頭﹕「我都係呀,一陣買杯咖啡提神。」

攻下元朗西餐廳


為吸引顧客, Benson在街市菜檔前加設水耕棚,以紫外線燈照射,遠看如同盆栽。

農場供應的主要是沙律菜,如羅馬生菜、狗牙、牛油、橡葉等。「沙律菜比較易種,收成期只要大約一至個半月。香港有好多西餐廳,再加上大陸入口嘅菜成日出問題,所以有得做。」 Benson自信道。農場在一○年四月成立,去年初開始供菜予食肆。「拎住包菜去拍門,俾餐廳廚師、老闆試食。好多餐廳用開嘅飛機沙律菜,成一百四十蚊一公斤,我哋 Made in HK先一百二十蚊一公斤,所以都唔使點 sell,已經有訂單。」 Benson招積道。現在元朗區九成西餐廳都向他拿貨,其他送貨地區包括深井、大埔、荃灣。「喺元朗做起後,喺尖沙咀及銅鑼灣有分店嘅人氣西餐廳 Apple Green都來拿貨,佢哋拿得多,所以我會送埋過去。」 Benson說。
隨着出產開始穩定, Benson決定開門市,「其實仲有好多餐廳都想問我攞菜,但唔夠貨俾佢哋,就算有,都想開多 啲門市啦!」今年六月, Benson先於荃灣街市街的街市開檔,八月再於大埔綜合大樓開檔,售賣已包裝好的混合沙律菜。「賣俾餐廳,每五百克賣五十元,門市每包二百克,賣三十元,平過超市嘅飛機貨,但毛利已比批發高好多。」 Benson指,現在平均每日約可賣四十公斤菜,門市及批發各佔營業額的一半。 

街市大把中產客


父親和大嫂來幫忙洗菜, Benson用十二萬從澳洲買入一套洗菜器材,洗菜時會加入白醋消毒,以及名為「 Tsunami」的洗菜水,洗好會再風乾才打包。

揀街市,首看消費力。「荃灣多新屋苑,好多中產。要知道一個地區有無錢,上 Openrice睇吓,愈多西餐廳嘅地方愈有錢。大埔同樣多私人屋苑,好像康樂園、比華利山別墅。」兩間店鋪都只營業四小時,大埔分店由早上八時半至中午十二時半,荃灣則由下午二時半至六時半,營業時間都是特別制定,「大埔街市有貴價海鮮檔,啲有錢人鍾意朝早來買靚海鮮,所以朝早最多客。荃灣街市街無海鮮檔,開下午純粹方便我送貨。」
只做半天,主要是限於人手,及「不夠賣」。「其實做四個鐘已夠賺有凸,一個檔口租金三千二,即每日租金約一百蚊度,加埋人工一百三十二蚊,運輸五十六蚊,都唔使三百蚊。」推銷員出身的 Benson對數字瑯瑯上口,更坦言沙律菜的生產成本甚低,「一包菜,種子一蚊,水電一蚊,人工一蚊,損耗一蚊,加埋都係四蚊,咁每日賣十二包已經夠維本,我依家每日賣三、四十包,實賺㗎﹗」他驕傲道。
開檔初時曾「拍烏蠅」,為吸客, Benson在檔口加設一個簡單的水耕棚,示範水耕栽種。「啲客成日都問咩係水耕,其實水耕菜 嘅賣點係無土種植,乾淨、零泥味、少蟲害,要啲客相信,有咩好得過親自示範?」 Benson解釋。街市內沒有陽光,他便自製了紫外光燈,掛在水耕棚上,讓蔬菜進行光合作用,看落更健康新鮮。自此,多了街坊圍觀,生意亦開始有起色。「客人好奇,會買包試吓,好多食完都會返轉頭。」 Benson笑說。 

經驗不足 創意搭夠


在菜棚上鋪設紗布,是為防雀鳥偷吃及其他害蟲。

產品有市場,但 Benson開設農場時,卻因經驗不足而吃盡苦頭。「外露嘅水管要厚身、防曬,最初訂造嘅太薄身,要重新再買。另外,初初起農場以為要剷晒啲草,但水耕菜半空而種,根本唔使除草,咁又嘥咗十萬。」 Benson一輪嘴道。成本最貴是試種子。「外國種子商不信任中國人,覺得佢哋一旦拿咗種子,就會拿去研發翻版,好快全國都會有,意大利生菜就係例子。」 Benson最後得到在澳洲做水耕農場的朋友擔任保薦人,才買到好種子,現在荷蘭沙律菜界一哥 Salanova亦是他的種子供應商之一。「水耕用嘅營養液都係從外國買返來嘅,因應香港天氣,再自行調校,前後試咗一百多款種子,先找到十一隻最好嘅。每次試種子,要等成兩個月先種出來,香港天氣濕熱,不利種子發芽,有颱風暴雨,又損失一大筆。」 Benson指,沙律菜推出一年,公司才收支平衡。為節省成本,用來固定水耕菜的棉花墊亦是找內地廠家訂造的,「外國訂造一盒十五塊要成千蚊,內地訂造約為一百蚊。」他開心地表示。
苦盡甘來,但 Benson沒有被衝昏頭腦。採訪期間,領匯職員打來,邀請他到大埔大元街市開鋪。收了線後,他冷笑道:「 嗰度同大埔間鋪有點近,會分薄生意,而且領匯通常都係等你做旺啲人流再加租。」 

One Man Band開農場

外表黑黑實實、不修邊幅的 Benson,曾是西裝骨骨的營業員。他畢業於中文大學系統工程系,後加入 Ricoh,負責推銷影印機,離職前已是高級客戶經理。「試過月入六位數,一晚消遣使幾千蚊,半年去幾次旅行,但每個月嘅數都係由零開始,試過一個月只賺一萬。」 Benson憶述。直至○八年往澳洲度蜜月時,他順道去布里斯本探望在當地開設水耕農場的朋友,生產出的沙律菜供應酒店及餐廳,佔當地市場九成生意。香港西餐廳眾多,他靈機一動,有了創業念頭,便於工餘時,搜集水耕菜的資料。一○年辭工後,夥拍姐姐及好友,投資二百萬,買水管循環系統和洗菜機等,在元朗錦田開水耕農場。農場佔地三萬呎,年租金三萬元,以 Rainbow為名,因為農場下完雨後,可以看見彩虹。
雖然生意開始上軌道, Benson仍一腳踢,每月僅支薪一萬元,跟太太及歲半的兒子住在公屋。他笑言:「做咗農夫後,學識謙卑,因為要睇天做人。我有妻有兒,但求一家人生活安穩,收入夠生活就得,做人就係咁簡單。」


自製播種機。先將種子放在布滿小洞的玻璃盒上。


將種子放入海綿上的方格。


藏有種子的海綿放在注入營養液的水槽,大約一星期便會長成菜苗。


菜苗長至兩三吋高,便移植至水槽獨立栽培。


沙律菜的成長期由三十日至四十日不等,圖為已長成的綠毛。

開業資料( 04/2010)

設備:$1,200,000
前期準備:$500,000
裝修:$250,000
雜項:$50,000
總投資:$2,000,000

營業資料( 10/2010)單位 港幣

營業額:$140,000
薪金:$45,000*
雜項:$32,000
租金:$12,000**
盈利:$51,000
*一個全職,五兼職(包老闆人工)
**兩門市及銷售位 
撰文:黃秋娥  攝影:于港民

資料來源: http://litalife.pixnet.net/blog/post/47666422-%E5%A3%B9%E7%9B%A4%E7%94%9F%E6%84%8F–%E7%8F%BE%E4%BB%A3%E8%BE%B2%E5%A4%AB%E3%80%80%E6%B0%B4%E8%80%95%E8%8F%9C%E9%9F%BF%E6%9C%B5-%E5%A3%B9%E5%91%A8%E5%88%8A-1186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