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香港 下的所有文章

<香港>工廈水耕隨時違地契 業界無所適從

漁護署與蔬菜統營處合作研發室內「水耕蔬菜」標榜沒有農藥、毋須清洗、即割即食,業界預計會受愛健康和素食者歡迎,充滿商機。有投資者因而在工廈天台開設溫室園地,甚至打造魚菜共生的水耕系統,但現時工廈法規模糊,水耕場有違反地契的嫌疑,令業界慨歎無所適從。

 

室內「水耕蔬菜」,標榜沒有農藥、毋須清洗、即割即食,業界預計會受愛健康和素食者歡迎

室內「水耕蔬菜」,標榜沒有農藥、毋須清洗、即割即食,業界預計會受愛健康和素食者歡迎

 

其中一個在屯門工廈內開設的水耕場,種植場主管聲稱該溫室可同時容納約八十人,只要月付三百元,便可租用兩塊發泡膠板種植九棵大生菜,或者百多棵小菜苗,一個月後有收成,「客人要預繳半年租金,種子、營養液及其他工具須另外付費,現時已有三十人租用。」當問及場內消防設備,主管只說有一個門口進出,「我們亦有安裝自動灑水系統及風扇降溫。」

 

在觀塘另一工廈地下,貼出海報宣傳出售水耕菜。公司負責人透露剛於去年開業,是全港首個魚菜共生的室內種植場。她解釋,現時坊間的水耕場會用營養液作肥料,含化學成份,她們則用魚的排泄物作肥料,加上室內種植,蔬菜無菌無污染,預計明年開始出租場地給客人種植。

 

有投資者在工廈天台開闢千呎溫室,經營水耕場,並供客人租地種菜

有投資者在工廈天台開闢千呎溫室,經營水耕場,並供客人租地種菜

 

記者向地政總署查詢上述兩工廈經營水耕場是否符合地契用途,惟署方答覆模棱兩可,一方面稱工廈地契一般只准工業及倉儲用途,但又指水耕種植屬新興活動,地契能否涵蓋,仍需研究。漁護署則表示有意在工廈經營水耕種植人士,須向管業處、地政署及屋宇署查詢,確定有關工廈是否允許作此用途。

 

在屯門工廈天台經營水耕場的莫先生坦言,開業前曾向屋宇署查詢在室內開水耕場的要求,屋宇署指當中牽涉水電及消防,需要研究,因而轉向天台發展,花費數十萬興建面積千呎的可移動溫室水耕場地,「政府經常說活化工廈,推動水耕種植,卻無相應政策支援。」他不諱言,現時仍未弄清法律條文,不清楚在工廈開水耕場是否違規,只好見步行步,「我們都是想發展環保耕種,若將來政府說我們不合規格,只能清拆離場。」

 

業界慨歎政府推動水耕種植,卻無相應政策支援

業界慨歎政府推動水耕種植,卻無相應政策支援

 

漁護署是於2010年到日本取經後,港府決定把水耕種植系統引入香港,短短兩三年間,全港已有十多個水耕種植場營運,分佈不同地區的廠廈和天台,去年漁護署及長沙灣蔬菜統營處獲農業發展基金資助,把貨倉改裝成「全環控水耕研發中心」,建議政府將工廈變成蔬菜工廠。

資料來源:http://bastillepost.com/hongkong/%E7%A4%BE%E6%9C%83%E4%BA%8B/%E5%B7%A5%E5%BB%88%E6%B0%B4%E8%80%95%E9%9A%A8%E6%99%82%E9%81%95%E5%9C%B0%E5%A5%91-%E6%A5%AD%E7%95%8C%E7%84%A1%E6%89%80%E9%81%A9%E5%BE%9E?r=w

壹盤生意 現代農夫 水耕菜響朵 香港壹周刊 1186期

 2012年11月29日 ~~ 第1186期 香港《壹周刊》


陳名揚成為全職農夫後,日出而耕,日入而息,生活反而變得踏實、穩定。他笑言:「客人穩定地增加,唔使好似以前做推銷員咁朝不保夕。(何少忠攝)

 

 

陳名揚( Benson,三十九歲)原是影印機推銷員,過厭月月跑數的生活,一○年半途出家,利用從澳洲農場學來的水耕技術,在元朗錦田水尾村開設 Rainbow Hydroponic Farms(意指彩虹水耕農場)。在金融掛帥的社會做農夫,看似很傻,但原來生意暢旺,每月收成都不夠賣。除了供貨予西餐廳, Benson今年中更先後於荃灣及大埔的街市開設門市。他一個人打理三萬呎的農場,同時包辦推廣銷售運輸會計,一天工作十三小時。做現代農夫,心思、氣力,缺一不可。

何為水耕菜?


門市出售的即食沙律雜菜包,免費附送兩包不同口味沙律醬,售$30。因為沙律菜品牌 Salanova提供種子及技術上支援,故在包裝上貼上該品牌標籤。

水耕法英文為 Hydroponics,即無土種植,特色是乾淨、零泥味、少蟲害,而且不會受泥土質素及雨水多少影響,產量更穩定。用以種植的水,添加了各種蔬菜所需的營養,如礦物質及氧氣,而且會不斷循環過濾,保持清潔。不過,水耕菜同樣需要吸收陽光。理論上,所有蔬菜都可以水耕,但需要水分較多的葉類蔬菜或瓜類較適合,根部蔬菜,如薯仔、紅蘿蔔等,喜乾燥環境,不適合水耕。營養及味道方面,則無大分別。 

上週五早上七點,在錦上路西鐵站外坐 Benson的小貨車前往水尾村農場,剛抵步,便下起大雨。急步走進農場內的白色鐵皮屋,雷聲震動,雨點「噼嚦啪啦」打在屋頂, Benson皺着眉道:「咁大雨,摘唔到菜。」之後便穿上圍裙,換上水鞋,開水喉清洗洗菜機。雨勢漸小,他即戴上草帽,到田裡摘菜,來回數轉已半身濕透。其間父親和大嫂回來幫忙洗菜。十一點半, Benson把包裝好的菜搬上車,往不同地區派菜。中途於大埔茶餐廳吃飯,他才放鬆笑說:「平時都係食麵包,今日你哋來,無理由要你捱麵包。」送完菜回到農場, Benson又忙於搭建新的種菜棚架,直至傍晚六點多,又再出發送貨往餐廳。一天下來,記者累得發睏, Benson笑着點頭﹕「我都係呀,一陣買杯咖啡提神。」

攻下元朗西餐廳


為吸引顧客, Benson在街市菜檔前加設水耕棚,以紫外線燈照射,遠看如同盆栽。

農場供應的主要是沙律菜,如羅馬生菜、狗牙、牛油、橡葉等。「沙律菜比較易種,收成期只要大約一至個半月。香港有好多西餐廳,再加上大陸入口嘅菜成日出問題,所以有得做。」 Benson自信道。農場在一○年四月成立,去年初開始供菜予食肆。「拎住包菜去拍門,俾餐廳廚師、老闆試食。好多餐廳用開嘅飛機沙律菜,成一百四十蚊一公斤,我哋 Made in HK先一百二十蚊一公斤,所以都唔使點 sell,已經有訂單。」 Benson招積道。現在元朗區九成西餐廳都向他拿貨,其他送貨地區包括深井、大埔、荃灣。「喺元朗做起後,喺尖沙咀及銅鑼灣有分店嘅人氣西餐廳 Apple Green都來拿貨,佢哋拿得多,所以我會送埋過去。」 Benson說。
隨着出產開始穩定, Benson決定開門市,「其實仲有好多餐廳都想問我攞菜,但唔夠貨俾佢哋,就算有,都想開多 啲門市啦!」今年六月, Benson先於荃灣街市街的街市開檔,八月再於大埔綜合大樓開檔,售賣已包裝好的混合沙律菜。「賣俾餐廳,每五百克賣五十元,門市每包二百克,賣三十元,平過超市嘅飛機貨,但毛利已比批發高好多。」 Benson指,現在平均每日約可賣四十公斤菜,門市及批發各佔營業額的一半。 

街市大把中產客


父親和大嫂來幫忙洗菜, Benson用十二萬從澳洲買入一套洗菜器材,洗菜時會加入白醋消毒,以及名為「 Tsunami」的洗菜水,洗好會再風乾才打包。

揀街市,首看消費力。「荃灣多新屋苑,好多中產。要知道一個地區有無錢,上 Openrice睇吓,愈多西餐廳嘅地方愈有錢。大埔同樣多私人屋苑,好像康樂園、比華利山別墅。」兩間店鋪都只營業四小時,大埔分店由早上八時半至中午十二時半,荃灣則由下午二時半至六時半,營業時間都是特別制定,「大埔街市有貴價海鮮檔,啲有錢人鍾意朝早來買靚海鮮,所以朝早最多客。荃灣街市街無海鮮檔,開下午純粹方便我送貨。」
只做半天,主要是限於人手,及「不夠賣」。「其實做四個鐘已夠賺有凸,一個檔口租金三千二,即每日租金約一百蚊度,加埋人工一百三十二蚊,運輸五十六蚊,都唔使三百蚊。」推銷員出身的 Benson對數字瑯瑯上口,更坦言沙律菜的生產成本甚低,「一包菜,種子一蚊,水電一蚊,人工一蚊,損耗一蚊,加埋都係四蚊,咁每日賣十二包已經夠維本,我依家每日賣三、四十包,實賺㗎﹗」他驕傲道。
開檔初時曾「拍烏蠅」,為吸客, Benson在檔口加設一個簡單的水耕棚,示範水耕栽種。「啲客成日都問咩係水耕,其實水耕菜 嘅賣點係無土種植,乾淨、零泥味、少蟲害,要啲客相信,有咩好得過親自示範?」 Benson解釋。街市內沒有陽光,他便自製了紫外光燈,掛在水耕棚上,讓蔬菜進行光合作用,看落更健康新鮮。自此,多了街坊圍觀,生意亦開始有起色。「客人好奇,會買包試吓,好多食完都會返轉頭。」 Benson笑說。 

經驗不足 創意搭夠


在菜棚上鋪設紗布,是為防雀鳥偷吃及其他害蟲。

產品有市場,但 Benson開設農場時,卻因經驗不足而吃盡苦頭。「外露嘅水管要厚身、防曬,最初訂造嘅太薄身,要重新再買。另外,初初起農場以為要剷晒啲草,但水耕菜半空而種,根本唔使除草,咁又嘥咗十萬。」 Benson一輪嘴道。成本最貴是試種子。「外國種子商不信任中國人,覺得佢哋一旦拿咗種子,就會拿去研發翻版,好快全國都會有,意大利生菜就係例子。」 Benson最後得到在澳洲做水耕農場的朋友擔任保薦人,才買到好種子,現在荷蘭沙律菜界一哥 Salanova亦是他的種子供應商之一。「水耕用嘅營養液都係從外國買返來嘅,因應香港天氣,再自行調校,前後試咗一百多款種子,先找到十一隻最好嘅。每次試種子,要等成兩個月先種出來,香港天氣濕熱,不利種子發芽,有颱風暴雨,又損失一大筆。」 Benson指,沙律菜推出一年,公司才收支平衡。為節省成本,用來固定水耕菜的棉花墊亦是找內地廠家訂造的,「外國訂造一盒十五塊要成千蚊,內地訂造約為一百蚊。」他開心地表示。
苦盡甘來,但 Benson沒有被衝昏頭腦。採訪期間,領匯職員打來,邀請他到大埔大元街市開鋪。收了線後,他冷笑道:「 嗰度同大埔間鋪有點近,會分薄生意,而且領匯通常都係等你做旺啲人流再加租。」 

One Man Band開農場

外表黑黑實實、不修邊幅的 Benson,曾是西裝骨骨的營業員。他畢業於中文大學系統工程系,後加入 Ricoh,負責推銷影印機,離職前已是高級客戶經理。「試過月入六位數,一晚消遣使幾千蚊,半年去幾次旅行,但每個月嘅數都係由零開始,試過一個月只賺一萬。」 Benson憶述。直至○八年往澳洲度蜜月時,他順道去布里斯本探望在當地開設水耕農場的朋友,生產出的沙律菜供應酒店及餐廳,佔當地市場九成生意。香港西餐廳眾多,他靈機一動,有了創業念頭,便於工餘時,搜集水耕菜的資料。一○年辭工後,夥拍姐姐及好友,投資二百萬,買水管循環系統和洗菜機等,在元朗錦田開水耕農場。農場佔地三萬呎,年租金三萬元,以 Rainbow為名,因為農場下完雨後,可以看見彩虹。
雖然生意開始上軌道, Benson仍一腳踢,每月僅支薪一萬元,跟太太及歲半的兒子住在公屋。他笑言:「做咗農夫後,學識謙卑,因為要睇天做人。我有妻有兒,但求一家人生活安穩,收入夠生活就得,做人就係咁簡單。」


自製播種機。先將種子放在布滿小洞的玻璃盒上。


將種子放入海綿上的方格。


藏有種子的海綿放在注入營養液的水槽,大約一星期便會長成菜苗。


菜苗長至兩三吋高,便移植至水槽獨立栽培。


沙律菜的成長期由三十日至四十日不等,圖為已長成的綠毛。

開業資料( 04/2010)

設備:$1,200,000
前期準備:$500,000
裝修:$250,000
雜項:$50,000
總投資:$2,000,000

營業資料( 10/2010)單位 港幣

營業額:$140,000
薪金:$45,000*
雜項:$32,000
租金:$12,000**
盈利:$51,000
*一個全職,五兼職(包老闆人工)
**兩門市及銷售位 
撰文:黃秋娥  攝影:于港民

資料來源: http://litalife.pixnet.net/blog/post/47666422-%E5%A3%B9%E7%9B%A4%E7%94%9F%E6%84%8F–%E7%8F%BE%E4%BB%A3%E8%BE%B2%E5%A4%AB%E3%80%80%E6%B0%B4%E8%80%95%E8%8F%9C%E9%9F%BF%E6%9C%B5-%E5%A3%B9%E5%91%A8%E5%88%8A-1186

香港民建聯建議引入水耕種植

  

  何俊賢(左)與陳克勤(右)建議政府推廣水耕種,推動香港農業轉營。(姚躍華攝)

  【記者姚躍華報道】《施政報告》提出檢討現行農業政策,民建聯環境事務發言人陳克勤表示,政府可參考漁農自然護理署近年引入的水耕種植系統,推 動農業轉營「升級」,發展水耕種植技術,專攻中高價市場;民建聯漁農界議員何俊賢則提議政府在屯門望后石堆填區興建「綜合農業村」,並與保險界商討開設新 類型保險,承保水耕器材風險,鼓勵水耕種植的發展。

  產量最多可增六倍

  陳克勤昨與傳媒茶敍時表示,除傳統土耕技術外,本土農業可參考漁護署引入的水耕種植系統,推動本港農業轉營及可持續發展,而現時水耕種植所用的 LED燈分為紅光、白光及藍光,紅光能令植物葉面變得肥大,藍光則令植物長得更高。何俊賢則說,一個面積150平方米水耕種植中心成本逾200萬元,每日 營運成本約9,000元,惟因主攻中高價市場,不少酒店也專程落訂,故仍有利可圖。

  至於水耕種植好處,何俊賢指出,水耕蔬菜在種植架上裁種,高度可達七層,變相同一面積土地可多六倍產量,且選址不受氣候、陽光、土壤及水質等影響,且絕對沒有農藥,又表示水耕蔬菜口味較鬆軟,沒有傳統土耕蔬菜般爽脆,可作沙律菜食用。

  倡建「綜合農業村」

  不過,他表示若單純推廣「水耕生產」,未必最有效,因第一產業若太貴,會拖累第二及第三產業購買意圖,故建議政府加入「教學」和「休閒」元素, 撥地建立「綜合農業村」作教學中心和綠色旅遊;他又建議「農業村」可以在屯門望后石堆填區興建,但事先要處理堆填區沉降和通風問題。

  他又說,現時水耕種植最大問題是保險金乃行內最貴,保險公司多不受保,一旦出現漏水或牽涉其他賠償,故建議政府與保險公司接洽,開設新類型保 險,以鼓勵香港發展水耕種植。他表示,水耕設備或會涉及《消防安全條例》等法律問題,建議政府參考內地及台灣等地做法,制訂有利新興農業發展的管理辦法。

%d 位部落客按了讚: